“快看,我把這張古舊書頁修復好啦!”這個暑期,來國家圖書館參加“妙手匠心——我們的修復”研學體驗活動的孩子們親手觸摸書籍“溫度”,收穫滿滿成就感。
專為青少年“量身定制”書籍裝幀體驗活動,體驗中國古代書籍印製、裝幀形式演變過程,這種文化內涵頗為豐富、體驗更為深刻的研學項目設計,正是國家圖書館致力於“藏用並舉”“創意活化”,喚醒沉睡古籍文物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國家圖書館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融合發展為路徑,在古籍保護、數字賦能、公共服務等領域持續深入探索,讓古籍文物煥發時代活力。
從文字到生活:讓古籍長出“創意翅膀”
“這款産品可謂顏值內涵雙在線。”在國圖文創空間,工作人員周李晶正向讀者介紹“文冠奪魁”文冠果挂件,“我們從古籍裏找靈感,把象徵好運的狀元果、報喜鈴、好運繩、金榜書巧妙融合。同時,黑科技解鎖祝福,用支付寶碰一下挂件裏的‘金榜題名’小卡片,瞬間解鎖專屬‘狀元簽’。還有,每售出一個文冠果挂件,在內蒙古的荒漠化地區就會種下一棵真實的文冠果樹。”
“這份對學子的祝福和期許,穿越千年文化,化作守護生態的力量。”一位正在選購挂件的家長説。

從“山海神話”的奇幻徽章到“金榜題名”的文具套裝,從“禮出東方”的傳統節禮到“紅樓憶夢”的酒器組合,國圖文創團隊已自主研發出1800餘款文創産品,每一件産品背後都藏着古籍中的文化密碼。
北京國圖創新文化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朝説,國家圖書館的文創開發之路,始於對古籍資源的深度挖掘,培育了一條集創意産品內容策劃、創意設計、供應鏈管理、營銷推廣、倉儲物流、商業授權為一體的全産業鏈開發路徑。這些産品不僅多次在全國性文創大賽中獲獎,更走進了大眾讀者的日常生活。
服務升級:高質量文化服務供給
2024年12月,“翰墨書香 文潤天山——中華優秀典籍文化創意展”在新疆圖書館等地開展。展覽依託《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核心內容,以“經史子集”及新疆相關典籍為線索,詳盡介紹中華傳統文化典籍的發展脈絡。
參觀中,烏魯木齊市第三中學學生唐子涵體驗了“古建築的搭建”互動游戲,還聆聽了傳統戲曲。“展覽通過互動游戲、視頻播放、沉浸式投影等新穎的形式,讓中華優秀典籍‘活’了起來,很有參與性、互動性和趣味性。”她説。

這場展覽是“傳承文化 溫潤心靈”項目的一部分。這個項目涵蓋“展、演、研、閱、享”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專項文化活動。“目前,我們已經涵養出一支通過典籍文化創意展覽、研學課程、學術講座、特色市集、文創産品、媒體營銷活動等多元方式推動珍貴典籍創新活化的專業團隊。”張立朝&&,多元的文化産業服務供給和高質量綜合文化服務項目的開發與實踐,為文物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空間拓展:古籍文化與地方特色交融
“麗江雋秀的古城風光、濃郁的民族文化與國家圖書館藏的民族文獻都結合在這些文創産品中,這太令人驚喜了。”游客在麗江古城的國圖·麗江禮物文創店中流連忘返。
創辦這個文創店是國家圖書館拓展“文化+旅游”空間新業態的一次創新嘗試。國家圖書館與麗江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民族文獻資源與當地的自然風光、民族文化相結合,共同打造了位於麗江古城、玉龍雪山的5家國圖·麗江禮物文創店,讓古籍文化在具體的地域場景中煥發新的生機。
國家圖書館還與湖州市委宣傳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落地綜合文化空間國圖文創館(湖州),集圖書銷售、借閱、文創展銷、主題展覽、研學培訓、非遺手作、咖啡餐飲、親子教育於一體,自2024年開業以來,成為當地的文化新地標。

“與地方合作不是簡單地複製粘貼。”張立朝説,“在麗江,我們通過挖掘東巴文獻突出當地特色民族風情的交融;在湖州,則側重文旅商多業態的融合。每個地方的情況不同,合作模式也要因地制宜。”這種靈活的合作方式,讓國家圖書館的古籍資源與地方特色文化有機結合,形成了“圖書館+”多業態融合發展的創新模式。
這些創新實踐的成功經驗,正通過更廣闊的&&被推廣、放大。
國家圖書館牽頭組建“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産品開發聯盟”,成員涵蓋全國116家圖書館。全國圖書館文化創意産品開發聯盟秘書處負責人李楠介紹:“很多地方圖書館有很好的館藏資源,但缺少産品開發及市場營銷經驗。我們通過文創聯盟這個&&,以文創人才專題培訓班等方式累計培養文創開發人員超過2000人次。”
李楠説,未來國家圖書館將繼續深化推進文化共享與跨界融合,吸引更多力量加入古籍文物傳承保護與活化利用的行列,共同營造全民共守民族根魂、共傳中華文脈的良好社會氛圍。(記者周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