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5日電(邐琛)毛茸茸的貓咪在腳邊蹭來蹭去,狗狗搖着尾巴撲上來舔臉……這些溫暖日常,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無法承受之輕”。眼癢、打噴嚏、咳嗽,甚至呼吸困難、氣喘,原來竟是寵物帶來的“隱形殺手”——寵物過敏。
新華網健康頻道推出過敏系列科普,本期專訪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治醫師潘周嫻,帶您深入了解寵物過敏的本質、檢測方式、治療手段與科學管理方法。
寵物過敏不是“對毛髮過敏”?根源在看不見的蛋白質
“寵物過敏的真正元兇,並不是毛髮,而是隱藏在皮屑、唾液、尿液中的特定蛋白質。”潘周嫻介紹,這些蛋白質由寵物皮脂腺分泌,是過敏反應的“始作俑者”。
掉落在地板、沙發、床舖上的皮屑和毛髮,是最主要的過敏原載體,而唾液、尿液、糞便等也可能誘發接觸性過敏。比如,被貓舔過的皮膚出現紅腫瘙癢,就是典型表現。
貓的致敏能力更強?貓狗蛋白結構不同致反應各異
貓和狗都是常見的致敏動物,但研究顯示,貓的致敏能力更強。一方面,貓的分泌物中所含的Fel d 1蛋白質濃度較高,結構穩定、分子量小,極易在空氣中擴散並長時間懸浮;另一方面,貓的清潔行為頻繁,如舔毛、磨爪,都會加劇過敏原的釋放。
“雖然貓狗的過敏蛋白各有差異,但其中也存在交叉反應的部分。”潘周嫻指出,部分患者不僅對貓過敏,也對狗出現反應,這與兩者蛋白結構相似有關,尤其是那些高度敏感的人群。
過敏反應不止打噴嚏,症狀可累及多個系統
寵物過敏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症狀可能因接觸部位不同而異。潘周嫻介紹説:
1.鼻腔接觸:典型表現為噴嚏頻發、清水樣流涕、鼻癢、鼻塞;
2.眼部接觸:會導致結膜充血、眼癢流淚,甚至眼瞼腫脹;
3.皮膚接觸:出現紅疹、風團、瘙癢,類似蕁麻疹表現;
4.下呼吸道反應:吸入過敏原可能引起咳嗽、氣喘、胸悶;
5.系統性反應:極端情況下,可引發過敏性休克、意識喪失等危及生命的反應。
“這些症狀可能在接觸寵物當下立刻發生,也可能在幾小時後才逐步加重,需引起高度警惕。”
如何確診寵物過敏?血液和皮膚測試是關鍵
如果懷疑自己對寵物過敏,應儘早進行醫學檢測。潘周嫻介紹,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確診:
1.血清IgE檢測:抽取血液,檢測其中是否存在針對貓狗過敏原的特異性IgE抗體,數值越高,致敏程度越明顯;
2皮膚點刺試驗:將貓狗蛋白提取物以小劑量注入皮膚,如出現紅斑、風團等局部過敏反應,則可確認致敏。
“判斷是否真正過敏,不僅取決於檢測是否陽性,也需結合臨床症狀。比如,有人檢測陽性但沒有任何症狀,只能稱為‘致敏’,不一定發展為過敏。”
“過敏體質能不能養寵物”?潘醫生這樣説
“對於症狀較輕、可控的過敏人群,並不是絕對不能養寵物。”潘周嫻&&,關鍵在於做好日常管理、降低暴露水平。她建議:
1.限制寵物活動空間,尤其避免進入臥室等高頻活動區;
2.定期清潔:清洗布藝傢具、地毯、窗簾等容易附着毛髮的物品;
3.給寵物定期洗澡,每週1-2次,有助於減少過敏原;
4.喂食低致敏寵物糧,某些專用貓糧可減少過敏蛋白的含量;
5.使用空氣凈化器,選配高效空氣過濾網,有效過濾空氣中小顆粒過敏原;
6.通風換氣:每日開窗通風30分鐘以上,幫助過敏原擴散。
“尤其是臥室必須徹底杜絕寵物進入,因為被子、床墊一旦沾染過敏原,清除難度極大。”
治療路徑:常規藥物+脫敏免疫+生物製劑三管齊下
潘周嫻指出,寵物過敏的治療方案包括:
(1)藥物治療:口服抗組胺藥、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鼻噴藥、抗過敏眼藥水等,按症狀部位進行靶向治療;
(2)非藥物治療:鼻腔沖洗、使用阻隔劑、戴口罩等,可有效減少過敏原接觸;
(3)脫敏治療(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適用於病情較重、藥物無效或無法耐受藥物的患者。通過多次注射貓或狗的提取過敏原,從小劑量逐步增加到高劑量,逐步建立免疫耐受,是目前唯一從根本上治療過敏的手段;
(4)生物製劑治療:如單抗類針劑,適用於過敏性哮喘、重度蕁麻疹等人群,還可在脫敏治療前用於“保駕護航”。
科學養寵,不讓“愛”變“負擔”
“寵物對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但過敏也不可忽視。”潘周嫻&&,對於因過敏苦惱的寵物主人,若無法割捨與寵物的情感,應在醫生指導下構建科學的共處方式。
“減少過敏原的産生和接觸、合理用藥、科學脫敏,是幫助過敏人群維繫與寵物關係的重要方式。”
如果你懷疑自己或家人是寵物過敏,不妨前往醫院過敏專科做一個全面的檢測;如果你已經確診寵物過敏,不必驚慌,通過科學管理和治療,依然可以與愛寵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