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11月6日電 題:重慶合川:鄉間實驗農場送出增産“致富苗”
新華社記者李愛斌
在重慶市合川區渭沱鎮棗壩場的一處油菜試驗田裏,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教授盧坤摘下3個不同品種的試驗油菜苗,一邊仔細比對,一邊對身旁的學生説:“SA412發芽比較好,但是SQ231和浙油雜137這兩個品種最近發芽有點緩慢,你們之後要着重進行對比分析,看一下問題出在哪。”
盧坤口中的SA412、SQ231和浙油雜137是棗壩場實驗農場裏,今年試種的油菜新品種。眼下正是油菜出苗和快速生長的關鍵期,盧坤和他帶領的研究團隊每週都會到試驗田觀察作物,並做好記錄和分析。從本科到博士後一直研究油菜的范永海告訴記者:“今年播種時雨水比較多,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種子發芽情況,不能發芽的就要組織補種。”
位於棗壩場的西南大學合川教學實驗農場,現有可用耕地900余畝,其中100畝的油菜試驗田今年試種了近10個油菜新品種。實驗農場負責人王全玉介紹,棗壩場實驗農場一直承擔着國家油菜品種比較試驗和營養高效油菜新品種篩選的任務。此前在這裡試種成功的“康油3號”已在全國累積推廣種植超10萬畝,帶動農民和加工企業實現增收超5000萬元。
“我們油菜團隊已連續3年免費向棗壩場周邊的村民發放自主培育的高油酸油菜‘康油3號’的種子,每年種子發放超100公斤,可供播種500余畝油菜田。今年試驗田里正在試種出油量和油酸含量更高的‘康油4號’。試驗成功後,我們計劃在農場周邊發展萬畝高油酸菜籽生産基地,助力這裡的油菜深加工産業鏈打造。”王全玉説。
棗壩場實驗農場所在的合川區,2019年被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棗壩場實驗農場裏有10余個創新科研小組,在同步試驗種植糧油、果蔬、中藥材等多個品類的新種苗。”王全玉告訴記者,入駐農場的科研團隊一直在主動&&周邊鎮村,幫助周邊鎮村優化種植結構和種植模式。最近3年,農場薯類作物研究團隊選育的澱粉型紅薯新品種渝薯46,在渭沱當地推廣種植,這讓渭沱的紅薯澱粉産量每畝增加了100公斤,紅薯畝産值增加約900元。
鄧琴是渭沱鎮的種植大戶,經營有300畝蔬果種植基地。今年她家6個大棚的白奧林葡萄,開放採摘僅5天就銷售一空。鄧琴認為這很大程度得益於實驗農場的幫助。“就光説葡萄種植,每次到打藥、修枝的時間,實驗農場都會來人給我們指導,還會定期來查看作物長勢和病蟲害,還幫我們拓展銷路。”鄧琴説。
在渭沱鎮,像鄧琴這樣的種植大戶有28個,全鎮蔬菜種植面積2.46萬畝,總産量約10.2萬噸。渭沱鎮産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宋靖翔&&,棗壩場實驗農場在幫助鎮裏種植大戶改善種植技術的同時,也通過發放各種新種苗,幫助渭沱鎮的蔬果産業發展壯大。
“下一步,我們將着力發展觀光休閒農業,推動農旅融合,而其中的重點就是正在打造的6000畝江畔精品蔬菜基地。實驗農場給我們送來的增産‘致富苗’,正是我們發展觀光休閒和採摘旅游的底氣。”宋靖翔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