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6/ 18 20:21:34
來源:新華網

為了萬家燈火背後的平安祥和——講述“人民守夜人”的故事

字體:

  新華社北京6月18日電題:為了萬家燈火背後的平安祥和——講述“人民守夜人”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劉夏村

  “作為一名應急救援人,我將堅守初心使命,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不畏艱險、衝鋒在前。”面對眾多記者的“長槍短炮”,肖文儒語氣堅定。溫文爾雅的他,是國家安全生産應急救援中心副主任兼總工程師。30多年來,他參加了700多起礦山等事故災難救援,參與成功解救被困群眾1000余名,創造了多個救援奇跡。

  他是應急管理戰線的一名優秀代表——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他們枕戈待旦、聞險而動,經常逆行在赴湯蹈火的路上,奮戰在急難險重的一線,被稱為“人民的守夜人”。6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請應急管理係統黨員代表圍繞“為安全守護、為生命逆行”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肖文儒説:“我難以忘記那些驚心動魄、險象環生的事故現場情景,難以忘記那些歷盡艱辛把被困人員救出時的幸福和喜悅。”

  危急時刻、生死絕地,總有他們逆行出徵、向險而行的身影,一次次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難。

  陳建,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武漢支隊特勤大隊一站站長助理,1980年出生的他先後參加滅火救援戰鬥1.2萬余次,解救被困群眾820余人。2020年疫情期間,他主動請戰,帶領醫療廢物轉運突擊隊奮戰100天。

  同為“80後”的韓沂妗,來自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應急管理局。轉隸到新組建的應急管理部門2年多來,她始終衝在災害事故一線,先後參與極端天氣預警值守、巡查排險、搶險救援等各類應急處置100余次。在風雨歷練中,她也從別人眼中的“軟妹子”,變成了大家心中的應急“女漢子”。

  “90後”森林消防員王德朋,是內蒙古自治區森林消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奇乾中隊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在茫茫林海中,他用青春守護著青山,12年來累計參加撲救重特大森林火災30余起。

  還有一類應急管理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甘坐“冷板凳”,為防災減災救災事業提供科技支撐。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黨委委員、科技委主任蔣海昆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他長期從事地震預測研究,從地震的周、月、年度震情會商到地震預測方法研究,再到汶川、玉樹等顯著地震事件現場應急工作,一直工作在地震監測預報第一線。

  蔣海昆説:“任何一個冷門的科學都需要有人去探索,只要我們持續不斷努力,就一定會有所收獲。”

  “這是一份生命守護生命的職業。穿上這身‘火焰藍’,我們的責任就上了肩。”陳建坦言,“很多人説,我們無所不能,但是我想説,我們只是在每一次救援工作中竭盡所能,為每一個生命全力以赴。”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他們刀山敢上、火海敢闖;新體制、新機制,賦予他們更強大的力量。

  談及應急管理事業的改革發展,肖文儒説:“我最大的感受是,國家應對重特大災害事故的處置能力顯著提升。”

  這位在安全生産應急救援戰線奮戰了38年的“老將”説,改革後的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安全生産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在山東棲霞笏山金礦爆炸事故等救援中,專業互補、密切合作、共同戰鬥,展現了“1+1>2”的改革成效。

  來自基層應急管理部門的韓沂妗也深有感觸。她説,機構改革之後,應急管理體系得到重建,應急隊伍越來越職業化、專業化。

  她説,應急管理工作時刻可能面對突發事件和生死考驗。在每一次處置災害風險之後,群眾眼中的信任和肯定以及萬家燈火背後的平安祥和,是對我們應急人最大的鼓勵和褒獎。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 】
閱讀下一篇:
010020010010000000000000011199211127577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