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頻現黑導游坑人事件 嚴重損害日本形象

圖為3月6日乘游輪抵達福岡市博多港的中國游客,該港口去年1年游輪靠港次數居全國首位。(共同社)
日媒稱,日本福岡縣警方日前以涉嫌沒有工作簽證卻把乘游輪來到福岡的游客帶到免稅店“爆買”為由查處了一男一女兩名中國人,該事件凸顯出免稅店給導游和旅行社回扣、導游兜售商品、旅行社在行程中加入免稅店這種“三方獲利的架構”。有的游客因遭遇“黑導游”而投訴,日本出現這或導致回頭客減少的擔憂。
據日本共同社3月9日報道,一名撘載“爆買”旅游團的九州旅游巴士司機透露自己了解的這種三方勾結的一角,稱“受中國人導游拜託,我故意走堵車路線,從酒店到免稅店原本只需30分鐘的車程花了1個小時,期間導游拼命推銷店裏的商品”。
報道稱,據悉,該縣警方查處的中國導游根據銷售額從免稅店收取回扣,其中男導游在約1年的時間裏拿到約46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65萬元)的報酬,女導游約半年裏獲得約3000萬日元。福岡市旅行社相關人士證實稱,“如果是高價保健品,有時候能拿到佔銷售額50%的回扣”。
這種勾結背後受害的是游客。據觀光廳介紹,去年1年接到約50起相關投訴,包括“在巴士上導游宣傳保健品虛假效果”,“回國後上網查發現(免稅店商品)價格貴”等。福岡市藥粧店店員透露稱有這樣的情況,“因為比免稅店便宜而前來購物的中國游客被導游攔住了”。
收取報酬的口譯導游需要具有名為“通譯案內士”的國家資格,沒有資格卻收取報酬的人將被處以50萬日元以下罰款,但由於“旅行社無需支付報酬”(相關人士語),因此利用無資格人員即“黑導游”的情況不絕於後。
此外還存在“通譯案內士”集中於首都圈的問題。據國土交通省介紹,福岡市的博多港去年1年間游輪靠港達259次,自2005年開始統計以來首次在全國居首,其中一多半是來自中國的游輪。今年預計將達到400次,但福岡縣擁有資格的中文導游只有67人,大大少於東京的726人和大阪府的200人。
除了國家資格外,還有基於構造改革特區法在接受培訓後可獲認定的限定地區的口譯導游制度。進行九州7縣地區導游培訓的“九州觀光推進機構”(福岡市)負責人稱:“2013年度以來共有131人獲得了中文導游認定,將繼續培養(導游)擴大活躍領域。”
報道稱,琉球大學教授平野典男(觀光産業論)認為“質量低下的服務持續下去的結果將導致(游客)對日本的評價下降”,指出需完善法律取締安排惡劣導游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