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飽受爭議!美歐再“戰”TTIP

2016年02月23日 13:30:49 來源: 新華網

  歐盟代表貝爾塞羅(右)和美國代表馬拉尼在談判開始前握手。(圖片來源:新華/法新)

  新華網北京2月23日電 歐盟和美國22日在布魯塞爾開啟“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第12輪談判。由於引發激烈批評,加上談判尚未觸及最敏感議題,法國駐美國大使熱拉爾·阿羅公開“潑冷水”,認為協定無法在奧巴馬政府任期結束前達成。

  歐盟消息人士透露,在最新一輪談判中,歐美談判代表將首次詳細討論一項具有爭議的提議,即建立一個投資保護體系,允許公司在認為自身利益受到損害時起訴所在國家的政府。

  事實上,這一想法已經在歐洲招致激烈批評,特別是在德國。去年10月,數以千計的民眾在德國舉行集會,反對TTIP。為此,代表28個歐盟成員國貿易談判的歐盟委員會此次將向美國提出另外一份方案,內容包括設立一個特別法庭。

  反對者認為,TTIP並不民主,將導致不計後果的放鬆管制,犧牲的卻是普通民眾的利益。

  2015年10月11日,柏林,德國民眾游行反對TTIP。

  在去年10月完成“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後,美國政府的貿易談判重心已轉向TTIP。媒體報道,美方希望在2017年1月奧巴馬任期結束前完成談判,以求留下另一“重塑全球貿易體系”的遺産。今年4月,奧巴馬將訪問德國,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商TTIP。

  然而,美歐之間依然存在許多棘手的問題,特別是歐洲人擔心需要接受來自美國的轉基因農作物,擔憂全球互聯網公司在數據共享方面設限。

  因此,法國駐美國大使阿羅在社交網絡上説,“最敏感的問題還沒有觸及,我們離達成一致還有很長的路……在奧巴馬政府任期結束前不會達成協定”。

  【飽受爭議】

  TTIP談判於2013年6月啟動,議題涉及服務貿易、政府採購、原産地規則、技術性貿易壁壘、農業、海關和貿易便利化等。如果歐美達成協定,建成的自貿區將覆蓋8億人口,涵蓋全球40%的經濟産出和50%的貿易活動。

  歐盟方面估計,一旦歐美自貿協定生效,每年將分別給歐盟和美國創造1190億歐元和950億歐元産值,同時也將對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産生深遠影響。

  TTIP談判自啟動以來,一直飽受爭議,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從未中斷。

  支持者的主要理由:一、通過廢除進口關稅和調整標準,TTIP可以刺激經濟,為雙方創造就業崗位,比如在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每4個工作崗位中,就有一個直接或間接與貿易相關;二、歐盟和美國應該聯手,防止亞洲在全球貿易中佔據主導地位;三、在汽車製造等領域設定共同標準,可以降低生産成本,給消費者帶來更低的價格;四、可以使歐洲和美國在政治上更加緊密。

  而反對者同樣理由充分,主要包括:一、協議可能削弱一些旨在保護消費者、工人或環境的標準,因為這些標準被視為“貿易障礙”;二、一些條款很可能削弱主權國家在貿易爭端中的決策權;三、進口關稅每年為歐洲帶來數以億計的收入,TTIP會讓這筆收入化為泡影;四、國家補貼可能受到影響,從而威脅到歐洲文化多樣性。 (記者張偉,未標注圖片來自互聯網,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糾錯】 [責任編輯: 趙冰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7128744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