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危機持續惡化 歐洲站在十字路口
當地時間1月21日,在土耳其伊茲密爾附近海域,一艘難民船沉沒,至少12名難民死亡。
“我們只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管控難民危機,否則《申根協定》將面臨崩潰。”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1月19日在歐洲議會上憂心忡忡地發出警告。由於各成員國分歧嚴重,歐盟在管控難民危機的過程中舉步維艱。各方普遍認為,將於今年3月中旬召開的歐盟峰會是解決難民問題的最後期限。
2014年以來,隨着敘利亞內戰加劇和中東持續動蕩,大批難民橫渡地中海並經由希臘和意大利涌入歐洲大陸,給歐盟帶來日益嚴峻的難民危機。歐洲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僅2015年前3個季度,就有超過80萬外來移民首次向歐盟各國提交避難申請。另據德國內政部不完全統計,2015年抵達德國的難民高達100萬。德國外交部主管歐洲事務的國務部長邁克爾·羅斯指出,歐洲正面臨自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難民潮,難民危機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將成為歐洲的“新常態”。
面對洶湧而至的難民潮,歐洲“掙扎”在普世價值和冷酷現實之間,一方面站在“道義制高點”上騎虎難下,另一方面,不斷積聚的恐慌和排外情緒相互交織。儘管難民問題早已成為擺在歐洲各國面前的當務之急,但歐盟內部在統一政策和行動方面仍然步履蹣跚、齟齬不斷。2015年5月,歐盟委員會在徵詢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以轉移安置4萬難民為主的應對計劃,但各成員國分歧巨大並且相互指責。一直到9月底,歐盟各國才在德、法等國的強力推動下,以投票表決的罕見方式通過了分配16萬抵歐難民方案。但這一方案的落實遭遇了極大困難,尤其是去年11月法國巴黎發生系列恐襲事件、今年1月德國科隆發生跨年夜性侵案件後,“難民威脅論”引發歐洲社會極大恐慌,各國政府在接收和安置難民問題上更趨保守。
在巴黎系列恐襲事件發生後,新一屆波蘭政府率先宣布將不會實施歐盟制定的難民分配計劃。早就對“難民潮”心存忌憚的東歐國家,紛紛對歐盟統一行動採取消極抵制態度。就連被視為歐洲“歡迎難民政策”頂梁柱的德國,也不得不在強大的國內政治和民意壓力下轉變立場,一向主張“門戶開放”政策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宣布將降低遣返難民的法律門檻、收緊入境審查等措施,並研究調整難民政策的方案。一直對難民態度相對友好的瑞典、丹麥等北歐國家,也採取了嚴格的入境檢查措施。
由於德國和北歐等難民主要目的地收緊邊境管控,“難民潮”沿線國家擔心成為“瓶頸”地帶,紛紛採取了更為嚴厲的限制措施。與德國接壤的奧地利,成為恢復邊境檢查的又一個申根區國家。奧地利政府1月20日宣布,恢復毗鄰斯洛文尼亞的邊境檢查站,並派遣500名士兵對過往人員和車輛實施嚴格檢查。同時,奧地利正效仿匈牙利的做法,沿着與斯洛文尼亞的邊境線安裝長達3.7公里的鐵絲網,以阻止難民非法越境。另據報道,匈牙利政府準備在與羅馬尼亞的共同邊境線上修建新的鐵絲網,以防難民在過境克羅地亞受阻後轉道羅馬尼亞進入匈牙利。
在難民危機面前,歐洲各國爭相重新築起藩籬,給歐盟引以為自豪的《申根協定》帶來嚴重威脅。1995年開始生效的申根協定,目前已涵蓋26個歐洲國家,極大地方便了區域內人員和物資的自由流動,與歐元一同並稱為歐盟一體化的重要支柱和象徵。一旦《申根協定》崩潰,將對歐盟一體化進程帶來沉重打擊。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剋日前警告稱,《申根協定》的瓦解,將葬送來之不易的歐盟統一市場,並令歐元失去存在的意義,對歐盟的衝擊將難以估量。
根據歐盟近日發布的報告,截至2016年1月13日,僅有272名難民得到轉移安置。相比於歐盟提出的16萬難民分配計劃,這無異於九牛一毛。歐盟去年11月與土耳其達成的“難民協議”,還遠沒見到成效。儘管歐洲大陸已經進入寒冬,但“難民潮”仍未見明顯緩和的跡象。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國家政府沒有履行團結應對難民危機的承諾,導致形勢日益惡化。一位歐盟資深外交官在與記者交談時悲觀地&&,儘管人們已經習慣於歐洲各國在一體化道路上以“進三步、退兩步”的方式曲折前行,但在面對史無前例的難民危機時,歐盟似乎是在原地踏步,甚至向後退,這的確令人擔憂。剛剛接任歐盟輪值主席的荷蘭首相呂特20日在歐洲議會上&&,解決難民危機是歐盟的當務之急,我們需要用實實在在的成果來反駁正在蔓延的“疑歐主義”。
3月17日,歐盟各國首腦將在歐洲理事會峰會上就難民問題作出重大抉擇。在危機中融合還是分裂,歐洲已經站在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