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為何會就“慰安婦”問題和解?

英國金融時報網31日發表記者櫻井讓士為該報撰寫的題為《日韓為何會就“慰安婦”問題和解?》的文章。文章説,安倍晉三以民族主義和鷹派立場著稱。然而,通過與韓國就戰時“慰安婦”問題達成協定,這位日本首相卻完成了自1995年以來為日本過去行為所做的最重要贖罪。1995年時,當時的日本首相、鴿派的社會黨人村山富市為日本在二戰期間的侵略行為進行了道歉。
作為本週達成的協議的一部分,東京方面為強迫韓國婦女充當日本帝國軍隊性奴進行了道歉。日本政府承諾出資830萬美元援助依然健在的受害者;正如很多韓國人曾經要求的那樣,這筆資金將來自官方、而非民間渠道。日韓雙方均稱這份協議是“最終和不可撤銷的”,這讓人們不禁期待,亞洲兩個重要經濟體終於能夠克服長期以來阻止雙方建立建設性關係的一道障礙。
韓國和日本均表現出了勇氣、務實作風以及冒國內反對的風險達成協定的意願。在東亞既面臨機遇又面臨危險之際,人們不應低估日韓修好帶來的好處。
更令人驚訝的一點是,該協議是在安倍掌權期間達成的。這是一位因企圖修訂日本和平憲法而激怒鄰國的領導人。在其冗長的右翼作品《致美麗的國家》中,安倍公然向人們展示了他的民族主義色彩。他還與歷史修正主義有着曖昧關係。2007年,在上次擔任日本首相期間,他甚至&&沒有證據表明“慰安婦”事實上是被強迫賣淫的。
不過,正是因為擁有身為鷹派的種種“憑證”,安倍才能夠啟動拉攏韓國的關鍵工作。右翼是他領導的自民黨的支持陣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位日本首相擁有的街頭號召力,可以平息右翼的怒火並讓他們相信他內心深處記得他們的利益,他的這種號召力在日本政界或許是絕無僅有的。
安倍還能將這種優勢運用在其他領域。他實現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讓日本加入了涉及12個環太平洋國家的重要貿易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簡稱TPP),並在這個過程中馴服了他所在陣營內的既得利益。該協定有利於日本的經濟前景,但可能會不利於受到呵護的農業部門,後者是自民黨的重要擁躉。通過恩威並施,安倍突破了阻力,實現了變革,而這是民主黨(上一次執政是在2009年至2012年)一直未能做到的。
安倍並不是一個秘密的自由派。如果他由着自己的心意,他很可能會忍不住倒向頑固的民族主義,因為那才是他內心深處所推崇的。儘管如此,他卻挑選了一些精明的現實主義者作為自己的副手,特別是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雖然他的官方身份只是政府發言人,但他的影響力其實要大得多。就日本已經採取的積極的經濟和外交舉措而言,很大一部分功勞應記在安倍本人頭上。他內心推崇的是浪漫的民族主義,但他同時也認識到只有大膽的經濟和外交舉措才能使日本恢復繁榮。在要在這二者當中作選擇時,安倍似乎理智地選擇了後者。
接下來他應把注意力轉向中國方面,看看類似的做法是否可以在日中兩國間建立起信任與合作的良性循環,來取代過去70年兩國間的惡語相向。
以前曾有過充滿希望的時刻。1972年,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和中國總理周恩來愉快地舉行了一次會晤,展現出了雙方的思想,尤其是人格魅力。這促成了兩個亞洲巨人之間外交關係的正常化。觀看田中與周恩來握手的模糊影像畫面,人們可以感受到某種比亞洲競爭的現實政治更重要的東西。這是兩位被友誼和相互成全打動的老人。他們的姿態不是裝出來的。
在首爾,當韓國總統樸槿惠與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為慶祝本週達成的協議而握手時,人們也能隱約感受到類似的東西。
歷史觀截然不同的兩位政治人士,為一個新開端的前景而由衷地高興。他們希望能夠促成某種東西。
不過,在本週的協議中也能體會到一絲精心的設計。協議達成時,正值日本人進入“集體冬眠”模式,即新年假期。即便是最強硬的民族主義者或許也在忙着喝清酒、吃年糕,沒時間就日本向韓國伸出歷史性的友誼之手大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