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軍人最具鋒芒的不是武器,而是不懼生死的血性膽氣

2016年04月28日 09:49:42 來源: 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儘管多了“鐵”和“鋼”,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只能更強

  51年前發生的一幕,是這個集團軍官兵的永恒記憶:那天,某部地爆連班長王傑在組織訓練時炸藥包意外爆炸,為保護在場的民兵和人武幹部,他毅然撲向炸藥包,用23歲的年輕生命樹起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豐碑。

  3年前的相似一幕再次在官兵心中定格:集團軍“朱德警衛團”破障三連指導員羅昊帶領官兵進行海上重難點課題試驗攻關時,遭遇突發險情,在衝鋒舟即將側翻的一剎那,他奮不顧身推開戰友,自己卻獻出了年輕生命。

  “羅昊的‘一推’與王傑的‘一撲’”,看似巧合,卻又不是巧合,是一代代官兵傳承弘揚‘兩不怕’精神的必然結果。”集團軍領導感慨地説。

  軍人最具鋒芒的不是武器,而是不懼生死的血性膽氣。集團軍黨委認為,“兩不怕”精神是軍人血性最生動的詮釋,儘管我們現在多了“鐵”和“鋼”,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氣只能更強。

  無氣不足勇,少氣不成師。針對新時期一些官兵存在的“驕嬌”二氣,集團軍廣泛開展“爭當‘兩不怕’傳人、爭當‘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活動,邀請“硬骨頭六連”“黃繼光英雄連”等全軍10個英模單位代表座談交流,持續組織“學傳統、學典型、當二野勁旅傳人”紅色訪談會,常態化組織“‘兩不怕’精神百名傳人、十大標兵”評比,形成了“理論灌注、傳統感召、文化熏陶、典型示範、情感凝聚、任務錘煉”的“六位一體”傳承模式。

  一次,駐地公安局給王傑生前所在旅打來電話請求援助:有處工地挖出一枚彈體銹蝕嚴重的炸彈,因不能辨認炸彈類別,幾家地方排爆單位不敢接手。

  “王傑班”班長楊瑞旺和戰士王意錦接到命令後,火速趕到現場。經過3個多小時緊張作業,險情終於被排除。

  有人好奇地問:“排險時你們看上去很鎮定,難道心裏真的一點也不害怕?”

  “王傑老班長為什麼能捨身救人,因為他心中裝着對黨和人民的真情大愛。”楊瑞旺豪邁地回答,“在保護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關鍵時刻,我們從來不怕,也不能怕!”

  裂變産生能量,聚變釋放威力。“兩不怕”精神如一個個“同心圓”,伴隨着時代前進的步伐,在不斷地輻射與聚合中,爆發出無比強勁的正能量。

  前年8月,“坦克兩項”國際競賽在俄羅斯阿拉比諾訓練基地舉行,這個集團軍某旅33歲的老兵林德華是我軍選手中最年長的一位。前半程比賽,中國隊開局不利,排名僅居第八。

  能否扭轉戰局的關鍵一戰——650米障礙賽即將開始。“拼死也要拿第一!”站到起跑線上,林德華暗下決心。

  隨着“砰”一聲槍響,林德華如一支利箭離弦而出,越障礙、攀高墻、涉泥潭……當他以3分47秒的成績第一個越過終點線時,賽場上的人紛紛豎起大拇指:“中國軍人了不起!”

  林德華的勝利,使中國隊成功逆轉、晉級決賽,最終取得佳績。

  “戰鬥意志、戰鬥精神永遠是戰鬥力的最高表現。”集團軍黨委堅持把弘揚“兩不怕”精神融入實戰化訓練,以戰鬥體能、心理意志、實兵對抗等為平台,讓官兵在直面血與火、苦與累中礪血性、強膽氣,淬煉累不倒、壓不塌、拖不垮的頑強作風。

  轉戰3省多地,行程1000多公里,萬人千車無一掉隊;歷時3個月,面對高強度任務和惡劣天氣影響,沒有一人叫苦退縮……去年,在一場戰役實兵演習中,集團軍官兵始終士氣高昂,圓滿完成了諸軍兵種聯合指揮、聯合行動、聯合保障等重要課目演練。考核組稱讚説,你們不愧為“兩不怕”精神的傳人!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王婷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641289404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