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教授揭“共産主義渺茫論”錯在何處
共産主義是一個不斷實踐的長期歷史過程
記者: 20世紀末,世界社會主義曾遭遇了近代以來最嚴重的挫折,您認為共産主義的前景和未來是怎樣的?
肖冬松:歷史表明,在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過程中,社會形態更替中出現反復甚至倒退,不是偶然現象。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主義遭遇重大挫折也是在所難免的。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雖然使國際共産主義運動遭受最嚴重的挫折,在世界範圍內跌入低潮,但它改變不了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的歷史規律,只是表明這一規律和前景實現過程的曲折性。鄧小平針對蘇東劇變以後人們思想上出現的疑惑鮮明指出:“我堅信,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道路是曲折的。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的幾百年間,發生過多少次王朝復辟?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説,某種暫時復辟也是難以完全避免的規律性現象。一些國家出現嚴重曲折,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經受鍛煉,從中吸收教訓,將促使社會主義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事實已經做出了有力證明。當前,無論是共産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世界的各國共産黨,經過近30年的努力,通過組織重建和政策調整,基本上克服了蘇東劇變的衝擊,動蕩與混亂的局面結束,一些黨的力量還有所發展。在當今世界的社會主義國家中,中國、越南、老撾和古巴都相繼推行了改革開放或革新開放政策,社會主義的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僅從經濟成就來看,3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增速始終保持在世界前列,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創造了一個個“中國奇蹟”。古巴從1994年開始致力於建設“有古巴特色的社會主義”,開始成為拉美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社會主義國家所取得的成就,特別是中國的成就,一方面表明了共産主義事業具有強大生命力,另一方面是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谷時穩住了陣腳。
俄共總書記久加諾夫認為,“蘇聯的解體不是社會主義的崩潰,而是社會主義的一種具體歷史形式的瓦解;新的、更加有效的社會主義形式正在醞釀之中,終究會取代當前的資本主義化和殖民化,不轉向社會主義,世界就不能擺脫危機”。在經歷挫折之後,共産主義事業迎來了更多的信仰者。事實上,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資本主義已發出了自己的“SOS”信號,而堅持社會主義的中國率先走出危機。如今,生機勃勃的中國正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昂首闊步地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奇蹟詮釋這樣一個事實:社會主義不僅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且以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良好態勢成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一面旗幟。這個事實告訴我們:要以更加寬廣的視野認識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鬥爭的長期性、複雜性和曲折性;共産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