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72歲老人為烈士守陵8年:先烈精神支撐着我

2015年11月20日 15:27:55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活在墓旁

    愛唱紅歌,愛看打鬼子劇的劉春芝覺得,自己一生都在“戰鬥”,包括72歲的現在。

    這場戰鬥就是:在北京北羅椅子山的桃林烈士陵園守陵。

    2007年從村黨委副書記崗位退下來後,她每日騎車往返於家與陵園之間,除草挖溝、照顧花樹、清掃陵墓。

    沿着陵園兩邊,種着象徵着18位烈士的18棵油松,她挖出兩道引水溝,還移來58株月季花,一株一株地栽種在陵園道邊的花池子裏。

    陵園有4層48級&階。每一次澆水,劉春芝需挑80多桶水,用扁擔分40多次徒步挑上陵園。為此,她磨壞了一雙嶄新的解放鞋。

    1年裏,她連續鋤草14遍才將陵園邊的雜草除盡,身上被蚊子叮出成片的紅包。

    在守陵的8年時間裏,當了義務講解員的劉春芝接待過無數人。有時臘月三十,村委幹部臨時通知她去陵園掃墓祭奠烈士英靈,大雪天劉春芝沒有絲毫猶豫就從家裏騎車趕至陵園。

    不論是什麼情況,每一次,劉春芝都能慷慨激昂地連續講解一個多小時。有時興起,她還會唱《雷鋒,我們的戰友》。

    在丈夫眼裏,劉春芝身體“一直很好”,能吃苦。

    年輕時,她幹過婦女隊長,總挑“最難最多”的活兒做。她曾帶領全村婦女掏過廁所,給村裏五間大庫房抹過墻灰,還制服過令男人都頭疼的倔騾子。

    如今白髮蒼蒼的劉春芝很愛看戰鬥片,尤其是《狼牙山五壯士》和《江姐》。

    “那個年代不容易啊!他們人死了,精神應該代代相傳!我的工作就是努力讓英靈安息在美麗的環境裏。”她説。

    8年守陵,劉春芝每年只領村委給她發的400元。在此之前,幹了30年的村委,每年也只有不到1000元的薪水。如今,時代早已變遷,村裏早已通上平整的瀝青路,但老人所住的房屋仍是30年前所建。

    在劉春芝的記憶裏,有一個場景一直在她心頭揮之不去。她的父親曾在當地的農會擔任幹部。一次為了給大哥蓋新房,特意從村外拉回了幾千塊紅磚。一家人正等待新房的建成時,村委突然派人來告訴父親,説村裏要集體修水庫,現在正缺磚頭。父親二話不説,把存貯在家門口的幾千塊紅磚全部拉給了公家。那晚母親忍不住指責他,“什麼東西都給公家,我們家孩子住什麼!”父親卻語氣很重地回了一句,“我的事情不用你管!”

    年輕時丈夫常年在外工作,退休後丈夫又在北京昌平城區幫兩個兒子照料家庭。劉春芝一個人在家,卻一直都是忙着工作,很少照顧到自己。

    一次她患熱傷風,頭暈目眩,還是堅持去陵園澆花。後來病越來越重,她扛不住了才在家裏翻櫥櫃找到幾包幾年前孫子吃的“嬰兒安片”,連保質日期都沒看就喝口水吃下了。

    2014年,劉春芝的大兒媳婦患上中風,大兒子只得把妻子接到老太太家裏,讓她幫忙照顧。

    一直忙於守陵的劉春芝這才心挂兩頭。

    躺在炕上的兒媳,一次輕聲問老太,“媽,您真的不累嗎?”

    劉春芝給兒媳翻過身,説:“你媽我要是沒有先烈的精神,早就趴在地上了。”(劉弼城)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8441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