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溫醫大“自助工作坊”:我參與 我快樂

2015年11月16日 09:39:37 來源: 光明日報

    天剛濛濛亮,溫州醫科大學學生社區的“誠信小鋪”就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清點物品、打碼、裝載、鋪貨。傍晚時分,學生社區“愛心粥房”內熱氣騰騰,一碗碗小粥被送到身體虛弱的同學的床前。夜幕降臨,社區“自助工作坊”裏,一把把破舊的雨傘、一雙雙脫膠的鞋子被整修一新。寒來暑往,同學們相互幫助的畫面在這裡周而復始地上演着。

    微公益壘起愛的工坊

    在溫醫大校園裏,“紅馬甲”們忙碌的身影成了最亮麗的風景,他們猶如一群勤勞的小蜜蜂,用自己的微小付出帶給同學們一份溫暖,大夥親切地稱呼他們為“社區工蜂”。

    社區學生志願者服務站站長王晶晶對3年前開展的第一項服務——幫助同學提行李還記憶猶新。“當時我們30多個志願者輪流值守熱線,一有需求便分配任務,誰有空就會立馬穿上紅馬甲將同學從宿舍送到站點,或者從站點接到宿舍。”

    此後學生社區“自助工作坊”應運而生,開設了為同學提供便利的學習生活用品採購的“誠信小鋪”、為生病的同學提供餐點的“愛心粥房”等。

    贈人玫瑰 手留余香

    在“誠信小鋪”,同學們自行挑選零食、學習和生活用品,並將錢投進自助投款箱中,全程無人值守。小鋪自開設以來,總營業額達120萬元,誠信率達到九成。在小鋪站長楊賽平看來,“工蜂”們是在踐行一項誠信工程,從內心深處喚醒同學們的誠信意識。

    “愛心粥房”在溫醫大社區8號樓,“工蜂”王廣妃對照着預約單,將愛心粥一碗一碗送到腸胃不適或身體虛弱同學的寢室裏,同學的一聲“謝謝”讓她感覺心裏暖暖的。自愛心小粥運行以來,已送出一萬多碗愛心粥。

    “工蜂”顏麗婷是一名愛心理髮員,從練習梳頭、觀看師傅理髮,到後來拿室友“練手”,如今她已為40多個同學理過發。

    3年時間,溫醫大的“工蜂”們共服務近3萬次。如今他們有了團隊稱號——“工蜂聯盟”,每人都有終身“工蜂”號、“工蜂”牌以及有統一標識的服裝。每月開展一次“工蜂交流會”,一起分享服務的收穫和感人故事。

    常態化管理 可持續傳承

    隨着學生服務需求的增加,溫醫大先後開闢自助工作坊、愛心粥房、愛心車庫、“工蜂之家”共4期服務陣地,拓展了誠信小鋪、誠信雨傘、誠信打印等誠信培育基地,提供了愛心理髮、縫紉、修電腦等特殊技能服務。學校用“誠信小鋪”的盈利建立了一個“愛心基金”,支撐學生社區友善公益服務,形成“誠信—友善”公益鏈,以服務養服務。

    隨着愛心的不斷傳遞,溫醫大“工蜂”隊伍從30多人增加到1200多人。2014年4月溫州市文明辦授予他們“溫州好人”獎章;2014年8月被浙江省文明辦授予“浙江好人”誠實守信獎;2015年被浙江省文明辦授予“身邊的雷鋒”稱號。

    “自助工作坊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走出了課堂,融入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將誠信、友善等價值觀轉化為可感知、可操作的生活實景。”溫醫大黨委副書記呂一軍説,大學生們結合親身實踐的感知教育激活學生的內在情感,真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生活。(陸健)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8432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