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武警部隊強軍故事開講 深入邊疆為官兵巡演

2015年11月05日 09:30:32 來源: 解放軍報

從訓練場到執勤點,處處開演故事會

故事一開講,就扣住了官兵的心弦。沒有華麗的舞&,沒有炫目的包裝,“三班故事會”的黑板報往那一豎,穿着迷彩服的演員往那兒一戳,觀眾就迷上了“三班”。

《誰輸誰贏》裏,支隊參謀長和“兵王姜大鵬”比刺殺,明贏實輸;《副班長的招兒》讓人讚嘆副班長練兵的“激將法”。平時訓練中這些事讓全場笑得合不攏嘴,忽然,氣氛陡轉,一場戰鬥迎面而來。

“狙擊手萬強”走上&講起了曾經歷的最難狙擊,作為公安系統援疆幹部的父親當人質換下了被歹徒劫持的孩子,狡猾的歹徒躲在父親身後,自己的槍瞄準了自己的父親——

“就在我努力調整自己呼吸的時候,突然我看到父親眨了幾下眼睛,什麼意思?父親知道狙擊手是我?對,他一定知道是我!”

“突然,父親一把抓住歹徒手中的匕首,身體瞬間下沉,歹徒的半個頭部露了出來,啪——透過朦朧的瞄準鏡,我看見,父親舉起滿是鮮血的右手,向我所在的方向豎起了大拇指!”

驚心動魄之餘,強軍精武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官兵的現實生活裏反恐戰鬥總是不期而至,只有平常多流汗,戰場才能少流血。

“三班”雖小,可故事的道理卻很大:《鑒定》訴説團結一致才出戰鬥力的至理;《大雪夜》裏,維吾爾族鄉親援助子弟兵追擊暴恐分子,再一次證明軍民一家、試看天下誰能敵;《下山》用戰友情詮釋勝利之源;而《軍婚藥方》將視角放到了軍人的情感上……

當反映三班全體機智勇敢、配合默契消滅敵人的《最後一發子彈》講完,全場的掌聲如雷似潮。官兵們都説,上了戰場,那些大道理我們未必想得起來,但三班故事裏的形象卻會在我們腦海裏出現,能激勵我們衝上去!

扛着飄揚的隊旗,小分隊一路穿戈壁、越達坂、跨天山,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放下背包就裝&、換上迷彩就演出。

小分隊在武警新疆總隊醫院骨科演出時,正在住院治療的特戰隊員王軍非要拄着雙拐站起來聽故事。他説:“腿斷了也要站着,躺着不是軍人的姿勢!”在捕殲戰鬥中顱腦受傷的武警伊犁支隊戰士唐登寬已經在病床上躺了1年多,意識還不清晰,可“三班”的演出卻讓他淌下了豆大的眼淚。感動了無數人的“當代雷鋒”、武警新疆總隊醫院院長莊仕華感動地説:“三班的故事,是一劑強大的精神良藥!”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糾錯】 [責任編輯: 李朋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118128395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