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醫提醒:警惕子宮內膜“出逃”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EMT)簡稱內異症,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是指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以外(如子宮肌層、卵巢或盆腔內其它部位)而引起的病症,其發病的高峰主要在25~45歲,對人體最重要的影響為疼痛和不孕。
由於內異症起病隱匿,且所引起症狀不易被察覺而常常延誤治療,導致患者就診時病情多已進展到中、重度,或因不孕就診時才發現,而多項研究顯示,內異症患者病情越重,其妊娠率越低。因此,希望大家能了解這個疾病,盡量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病因
1、經血逆流學説:月經期經血從宮腔經輸卵管進入腹腔,異位種植而形成,原因有:①子宮由正常的前傾前屈位變為後傾後屈位,使經血流出不暢而發生逆流;②月經期同房;③醫源性因素如剖宮産或自然分娩時會陰側切等。
2、淋巴及靜脈播散學説:子宮內膜可通過淋巴及靜脈向遠處播散而發生異位種植,可發生在肺、四肢皮膚、肌肉等遠離盆腔的器官。
3、免疫因素:逆流的經血會被免疫系統自然吞噬掉,一旦免疫力下降,就很容易使內膜組織在體內流竄與附着。
4、遺傳因素:內異症患者多有家族史,即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
5、在位內膜決定論:認為子宮在位內膜的生物學特性是內異症發生的決定因素。與非內異症患者相比,內異症患者在位內膜的特性,如粘附性、侵襲性、刺激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均較強。
6、其他學説:體腔上皮化生學説、誘導學説目前只有動物實驗,在人類尚無證據。
症狀
1、下腹痛與痛經:典型症狀為繼發性痛經、進行性加重。疼痛常隨着月經周期而加重,月經結束消失。有的疼痛較重難忍,需臥床休息或用藥止痛,也有27%~40%患者無痛經症狀。
2、不孕:內異症者中約有40%可伴發不孕。引起不孕的原因複雜,如盆腔微環境改變影響精卵結合及運送、免疫功能異常導致抗子宮內膜抗體增加而破壞子宮內膜正常代謝及生理功能、卵巢功能異常導致排卵障礙和黃體生成不良等。中、重度患者可因卵巢、輸卵管周圍粘連而影響受精卵運輸。
3、性交疼痛:發生於子宮直腸窩、陰道直腸隔的內異症,使周圍組織腫脹粘連而影響性生活,一般月經來潮前疼痛最明顯。
4、月經不調:15%~30%患者有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月經淋漓不盡,或經前期點滴出血。
5、周期性直腸刺激症狀: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周期性直腸、肛門、外陰部墜脹、墜痛、裏急後重感和大便次數增多,或周期性少量便血,嚴重者可出現腸梗阻。
6、周期性膀胱刺激症狀:可出現經期尿急、尿頻,或有周期性血尿和疼痛。
診斷
1、B超檢查:囊腫特點:圓形或橢圓形,囊壁厚而粗糙,囊內有細小的絮狀光點。
2、血清CA-125測定:輕者可能升高,重症者明顯升高。但CA-125在卵巢癌、盆腔炎中也可升高,故主要用於檢測內異症活動情況。
3、腹腔鏡檢查:確診內異症的標準方法。
治療
1、期待療法:輕者可不治療,有生育要求者應儘早懷孕,懷孕後病灶可萎縮,分娩後病症可緩解並有望治愈。
2、藥物療法:通常包括口服避孕藥、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達那唑等,使異位內膜組織萎縮而達到治療目的。缺點是副作用大,對肝腎的有一定損害,長期使用會引起骨質疏鬆。
3、手術治療:切除內膜異位病灶,有的甚至切除子宮、卵巢。適用於藥物無效的重症患者及無生育要求者。缺點是疼痛復發率較高,且對女性身體健康産生影響,最主要是影響懷孕。
4、不孕的治療:目前多項研究顯示,內異症不孕患者應儘早行輔助生育治療。
預防措施
1、避免在臨近月經期進行不必要的、重復的或過於粗暴的婦科雙合診,以免將子宮內膜擠入輸卵管,引起腹腔種植。
2、婦科手術盡量避免接近經期施行,必須進行時,術中操作要輕柔,避免用力擠壓宮體,避免將內膜擠入輸卵管,腹腔。
3、及時矯正過度後屈子宮及宮頸管狹窄,使經血引流通暢,避免淤滯,引起逆流。
4、輸卵管通暢試驗(通氣、通液)及造影應在月經乾淨後或直接在刮宮這一週期進行,以免將內膜碎片經輸卵管壓入腹腔。
5、剖宮産及剖宮取胎術中應注意防止宮腔內容溢入腹腔,在縫合子宮切口時,勿使縫線穿過子宮內膜層,縫合腹壁切口前應用生理鹽水沖洗,以防內膜種植。
日常保健
1、減少咖啡因攝取量,因汽水、茶、咖啡等所含的咖啡因似乎會加重某些婦女的疼痛。
2、運動以緩解疼痛運動減少雌激素的含量,可能延緩異位內膜的生長。運動也促進體內腦內啡生成,這是天然的止痛劑。宜採取溫和的運動。
3、多喝熱飲躺在床上休息,或用熱的水袋敷腹部或背部,可減輕不適。
飲食注意
1、應忌一切寒涼食品,尤其在行經前後。
2、內異症患者清淡疏利食品為宜。乾果不忌,可隨時食用。核桃溫陽,大棗、桂圓益氣養血,更為適用。
3、家禽家畜、蛋乳、魚鮮一般均可食用,氣血虛少者用以益氣養血效果較好。田螺、蛤蚌、蟹、鱉偏涼食,宜少食。過於肥厚之肉品忌食。
4、子宮內膜異位症食療在蔬菜之中,油菜、薺菜、莧菜、海帶、黃瓜、絲瓜、冬瓜、茄子、韭白、竹筍、蓮藕均屬涼性,在月經前後少食為好,尤不可生食。蔥白除風散寒,疏通肝經,食之有益。木耳有和血之功,亦可多食。
5、酸澀收斂之品易導致瘀氣滯血,應予避免。辛溫發散,利於行通,可食:但不宜過多,因辛辣刺激過甚,疼痛亦會加重。
6、內異症食療中,酒類溫陽通脈,行氣散寒可適當飲用,發揮散瘀緩痛之功。芥茉、茴香、花椒、胡椒之類,性亦溫通。玫瑰花理氣解憂,和血散瘀,用以調味均好。紅糖煮生薑,每日飲用,頗有裨益。(解放軍第306醫院生殖醫學中心 王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