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29年免費穿3萬副羽毛球拍 在社區開展體育公益事業
9月27日下午,朱宏在自己的器材室內穿球拍線。
9月27日下午,雲崗文化活動中心內,朱宏正在帶領孩子們做體能訓練。
朱大爺29年穿3萬球拍“不要錢”
翻新廢舊羽毛球20余萬隻,在社區開展多項羽毛球培訓和體育公益事業
【榜樣説】
朱宏 74歲 社區:雲崗街道北區
我每天鍛煉身體,也希望居民都有一個健康的晚年,我做的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事兒,希望能堅持到78歲。——朱宏
豐&雲崗街道74歲的老人朱宏常接到認識不認識的人打來的電話,有時都晚上9點多了:“朱師傅,剛在球館打羽毛球不小心打斷了拍網,你給我們穿一下吧。”
準備就寢的老人當即起身下樓向400米外的北區東裏25號樓走去——退休後,朱宏騰出25號樓的一套房子專為居民免費穿羽毛球拍、網球拍的線,翻新廢舊羽毛球。從2000年退休,他已義務穿拍6135隻、翻新廢舊羽毛球20余萬隻。
很舍得
29年公益穿拍近3萬
朱宏免費為居民穿球拍線的“公益史”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
“文革”末期,朱宏主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的文體工作,發現很多人的球拍經常因斷線而棄之不用,覺得可惜的朱宏就開始為大夥兒義務穿線。
最初的“業務範圍”在雲崗地區,後來朱宏決定到市內布點——朱宏主動到前門、菜市口兩家體育用品專賣店,提出可提供免費穿拍服務。
雲崗距菜市口30多公里,那時高速路未開通,公交車必須經過堵車嚴重的杜家坎。每週六下午5點半一下班,朱宏將東西送回家後趕緊搭乘公交車去市內——晚上他再帶着收好的拍子趕回。
那時沒穿線機,穿拍都是手工活,一隻拍子穿下來手臂酸疼,通常穿完所有拍子,手臂拿不動任何東西。“有時也顧不得這些,為準時送回拍子,一天只睡兩三個小時”。
除去中間去外地的10年,29年來,朱宏穿的拍子有近3萬隻,他也成為雲崗地區球友圈的知名人士。
“帶着線來穿拍免費,不帶線的收費20多元,而周圍店穿線要七八十元,”裝甲兵學院的焦先生説,學校距三院有六七公里,大夥一傳十、十傳百,都知道免費穿拍的朱師傅。
很理性
15年記錄下居民需求
在焦先生眼裏,朱宏又逗又“認真”,“當時沒帶線去穿拍,最初25元,其中20元是拍子線費用,5元是穿線機使用費。過了一段時間,朱師傅説穿線機的成本收回來了,給沒帶線的大夥兒穿線一律只收20元的線錢。”
朱宏還自製了記錄本,上面按時間、姓名、日期、電話、(購買)拍子數目等記錄着穿拍明細,每行後面紅色對號&&送拍人已取走拍子。
自2000年6月1日到2015年8月31日,朱宏第六本穿拍記錄本上最新統計數字是“6135隻”。
朱宏也有意識記錄和觀察居民的需求——在另一摞灰封皮的5本記錄中,朱宏詳細記下居民的購買情況。
“做這個記錄既是為進貨時有目的,也可以將居民的運動情況供有關部門了解,”航天科技出身,朱宏有着細緻、理性的科學思維方式。
這種思維方式貫穿在朱宏的公益體育的方方面面。
給成年男子穿拍子,朱宏會將縱線穿成25磅,橫線分成三部分,底部5到7根線穿成25磅,中間區域穿成25.5磅,頂部26磅。“打球時擊球點一般都在中上部,磅數較符合成年男子。而上下磅數不同,會增加球拍表面張力,用起來很順手。”他説,穿拍雖是小手工活,但和航天技術一樣需要技術含量。”
很忙碌
修球工+會長+教練
25號樓的房子是朱宏體育公益事業的根據地。
一進門,地上整齊排列的羽毛球桶首先映入眼簾,密密麻麻的球桶中放置着一個板凳和一盆壞掉的羽毛球片——朱宏也免費為大家修理舊羽毛球,變廢為寶。
“球的消耗大,買球是筆不小開支。居民買修好的舊球,只需要20元一桶,”朱宏説,目前大概修球有二三十萬隻。
朱宏先後主導成立了航天三院離退休中老年羽毛球協會、檯球協會、乒乓球協會,前兩個協會仍在運作,其中羽毛球協會有會員80多人,檯球協會有會員77人。
每天早晨7點多,吃完早飯,朱宏趕往雲崗文化活動中心,帶領羽毛球協會會員打球。10點多,朱宏輾轉到北區另一老年活動中心,帶領大家打檯球和乒乓球。下午到檯球協會練球,晚上到25號樓穿拍子、修羽毛球。
朱宏還曾在雲崗活動中心、裝甲兵學院等地免費開辦羽毛球培訓班,學員累計5000餘人。目前雲崗活動文化中心羽毛球培訓班仍在堅持,每週六下午兩點半到五點;而每逢寒暑假,朱宏也會開辦暑假班,今年暑假,就有63個孩子來學球。
每次正式開課前,朱宏都會先讓學員做體能訓練培養身體素質。學球結束後,他還會給孩子們安排加減乘除的奧數題作為作業。
曾經的學生刁先生説,朱宏的羽毛球培訓班兩個半小時只收費10元用於租場地費,“他從來都嚴厲要求自己和學員,不會説我是做公益體育教學,就不負責任。”
當然了,忙碌的朱宏偶爾會被老伴心疼地嗔怪:“人家70多歲了,都不能動了,而你還在折騰。”
“我理解老伴,但還是想能培養出一個人才就培養出一個,也是希望老年人都有一個健康的晚年,”朱宏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