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山西省朔州市,你會想到什麼?應縣木塔、露天煤礦、陶瓷?
提到“朔州文化”,你會想到什麼?右玉精神、塞上風光、西口?
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山西文博會期間,朔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加關做客新華訪談,向網友介紹朔州市“文化+”産業發展新路徑,描繪“文化朔州”的新模樣。
近年來,朔州市委、市政府圍繞全省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定位,立足資源優勢,將“長城”與“生態”相結合,堅持“舉右玉龍頭,走生態之路,打長城品牌”,舉全市之力努力將文化旅游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産業。
朔城區構建“一個龍頭、兩張品牌、三大景區”的旅游文化産業格局。
平魯區把文化旅游業作為轉型發展的支柱産業,着力打造現代企業文化、“門神文化”品牌。
懷仁市利用文化資源優勢,建設金沙灘生態旅游區綜合性旅游場所,打造AAAA級人文類旅游景區。
山陰縣重點打造“一區、一帶、一節、五園”為核心的文化産業格局。
應縣挖掘“木塔文化”內涵,不斷提升知名度,形成融歷史文化、自然山水文化、農耕休閒文化和産業旅游為一體的文化産業發展模式。
右玉縣挖掘生態環境、邊塞風情、人文古跡三大文化資源,全力打造“西口文化”品牌。
此外,朔州市通過創建文化産業園區、舉行文化會展,搭建載體和&&,扶持文化産業發展,取得了良好成效。
朔州文化、旅游資源優勢獨特、博大厚重,是做大文化、旅游産業的寶藏。下一步,我們要重點在推動跨界融合發展、加大文化産業扶持、創新文化産業發展業態三方面下功夫。
首先,朔州市將堅持“文化+”的理念,推動跨界融合發展。
朔州將突出“文化+”的創新引領作用,加強資源整合,推動文化與旅游、體育、商貿、製造、金融相關産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精品景區、做優一批知名品牌、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提高産業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全力提升朔州的文化影響力。
其次,朔州將用足政策,加大文化産業扶持力度。
朔州市要用足、用活有關政策,在資金扶持上,既要利用好文化産業發展專項基金,又要根據文化企業的規模、收入和從業人員情況給予個性化支持,扶持龍頭企業從大到強、小微企業從小到大,鼓勵大型文化旅游企業參與全市重點文化項目建設。通過整合、重組資源,朔州將逐步培育一批潛力大、活力足、機制新、效益好的文化企業。
同時,朔州的民間文化、特色文化産業要注重資源開發利用、挖掘底蘊內涵,推動文化與旅游、科技的融合,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朔州市還將探索建設文化事業和産業保稅區,用以扶持具有生産製造、創意設計、交易展示特點的文化産業。
第三,朔州市還將努力創新文化産業發展業態,創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和文化服務。
在這方面,朔州市將推進高新技術成果在文化産業領域的應用,把數字技術融合到産業中,增強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動力。
與此同時,朔州市將通過落實“一策、一業、一品、一節、一劇”文化産業發展的“五個一工程”,重點培育骨幹文化企業,發揮園區、新型業態的集聚示範作用,形成“高精尖”的文化創意産品,提高文化産品和服務的科技含量,增加文化産品有效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