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宜諾斯艾利斯11月27日電 行走拉美手記|帕托:潘帕斯草原上的速度與激情
新華社記者張鐸
足球是很多人提起阿根廷運動時的第一印象,但不少阿根廷人會説,“帕托才是我們的國球,沒有任何其他運動能像它一樣深深扎根於我們的歷史之中”。

11月26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五月軍營,騎手們參加帕托比賽。 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記者26日來到位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五月軍營,現場觀看了一場名為帕托的阿根廷傳統馬球比賽。
八名騎手在寬闊的草坪上風馳電掣,其中一名騎手左手緊握着韁繩,右手平舉着一個帶有四個半圓形橡膠把手的排球,徑直衝向位於草坪邊緣的木樁,試圖將球投入木樁上的圓環,三名騎手圍繞在他身邊掩護,對方四名騎手則圍追堵截,伺機從他手中奪下排球。

11月26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五月軍營,騎手們參加帕托比賽。 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突然,一名騎手突入,伸手拉住一個把手,一時間馬聲嘶鳴、馬蹄踩起塵土,兩人兩馬擠在一起互不相讓,直至場邊響起銅鈴聲。由於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分出高下,兩方選手分別退至各自位置,由裁判將球擲入場中,新一輪競爭再次拉開序幕……

11月26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五月軍營,一名騎手在帕托比賽中俯身撿球。 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帕托源自南美游牧民族高喬人,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最開始,他們將一隻鴨子塞進一個帶把手的皮囊中,讓鴨頭露在外面,兩支隊伍拼搶裝有鴨子的皮囊,最終將其帶到指定地點的隊伍獲勝。由於當時帕托極強的對抗性常常造成參與者受傷甚至死亡,這項運動一度被禁止。1953年,時任阿根廷總統胡安·多明戈·庇隆簽署行政令,宣布帕托為阿根廷的國球。2017年,阿根廷國會通過立法正式確認了帕托的國球地位,帕托選手的身影再次出現在潘帕斯草原上。
今天,排球取代了鴨子和皮囊,但帕托比賽的高對抗性和觀賞性並未改變。選手不僅要具備高超的騎術,在飛馳的同時將球準確擲出,更要有全局觀念,隨時觀察隊友和對手的位置,靈活操控馬匹,為得分創造條件,雙方人馬在柱子附近拼搶難解難分,撞斷柱子的情況時有發生。

11月26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五月軍營,騎手在帕托比賽中傳球。 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本次賽事的主辦方介紹説,選手在賽場上比拼時,場地周邊也會有許多保障人員騎馬慢跑,讓馬匹始終保持競技狀態,供場上選手隨時更換。其中不少保障人員都是十五六歲的年輕人,成為一名帕托選手,是他們很多人的目標。

11月26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五月軍營,騎手在帕托比賽中進球得分。 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胡斯托·何塞·貝穆德斯所在的隊伍連續兩年奪得阿根廷全國帕托公開賽的冠軍。“這是一種馬上運動,而我們的國家就是在馬背上建立起來的。”他説,“帕托是我的生命,我與這項運動緊密相連。”

這是11月26日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的五月軍營拍攝的帕托比賽用球。 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場地周邊的看&上,為選手加油的吶喊聲不絕於耳。如今正值南半球暮春之際,不少當地人攜家帶口,一邊觀賽,一邊品嘗阿根廷國飲馬黛茶。比賽結束後,參賽選手和觀眾還會圍着篝火野餐、唱歌、彈吉他。
“帕托比賽日就像是一個家人和朋友的團聚日。”一位中年男子告訴記者,“帕托是真正的阿根廷本土運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