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丨英國經濟增長困局仍待破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7 18:29:51
來源:新華網

國際觀察丨英國經濟增長困局仍待破解

字體:

  新華社倫敦11月27日電 題:英國經濟增長困局仍待破解

  新華社記者趙小娜

  英國工黨政府26日公布2025年秋季財政預算案。在經濟增長乏力、通脹回落趨緩、財政壓力長期積累背景下,此次預算以“穩定預期”為主線,避免直接提高主要稅率,通過擴大稅基和結構性調整補充財政收入,試圖在財政規則、社會公平與政治穩定之間尋找脆弱的平衡點。

  據英國財政部公布的信息,預算案包括延長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凍結期限、提高博彩行業稅率、收緊部分稅收優惠政策等。官方數據顯示,上述措施預計可為英國政府創造約220億英鎊的財政“緩衝空間”。

  稅率未動 稅負悄然抬升

  延長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凍結期限,被視為此次預算中影響最大的措施。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預計,到2028-2029財年,該項措施將為政府每年增加約80億英鎊收入。

  按慣例,英國個人所得稅免稅門檻應隨通脹調整上移。延長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凍結期限,表面看稅率未變,但隨着工資水平上漲,納稅人範圍在不斷擴大。

  英國輿觀調查公司最新民調顯示,42%的英國民眾認為財政問題可以在不提高普通家庭稅負前提下解決;63%的受訪者認為當前稅負已偏高,近兩成受訪者認為“非常高”。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伊恩·貝格認為,延長凍結期限是一種典型的“隱性加稅”路徑。“稅率不變,但納稅人範圍不斷擴大,這是一種通過制度設計逐步推高稅負的方式,在政治上更容易被接受,但對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擠壓是真實存在的。”

  紓壓有限 企業信心不足

  在2024年預算框架下,最低工資上漲近10%,僱主國民保險繳費比例上升,加上勞動者權益保護同步推進,這些對大量中小企業形成疊加性成本壓力。

  英國官方相關機構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10月英格蘭和威爾士共有2029家企業破産,較今年9月增加2%,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7%。英國商會2025年第三季度經濟調查顯示,企業投資和信心普遍低迷:25%的企業縮減了投資計劃,投資活力仍停留在2022年的低位水平;21%的企業預期收入下降。

  在這一背景下,此次預算被認為是一次“降溫式調整”。

  利物浦約翰·摩爾大學講師史蒂夫·諾蘭認為,本次預算明顯更加謹慎。他説:“政府顯然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沒有再把多項用工成本同時推上去,因此企業反應相對平靜。”

  但諾蘭同時指出,這種“避免惡化”並不等同於真正改善經營環境。“這份預算幾乎沒有推出明顯傷害企業的措施,但同樣也缺乏真正為企業掃清障礙、釋放增長動能的政策工具。”

  穩定路線 難掩增長乏力現實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英國經濟增長長期低於歷史均值。歷屆政府為避免激烈的社會和政治衝突,傾向通過政策微調彌補財政缺口,而非進行系統性稅制與公共支出重構。由此形成的缺口只能通過舉債填補,推高政府債務水平。

  當前,英國公共債務規模約為2.9萬億英鎊,每年利息支出超過1000億英鎊。英國財政大臣蕾切爾·裏夫斯近日&&,希望為“未來的財政大臣”減輕這一債務負擔,但可調配空間依然有限。

  宏觀環境同樣複雜。今年10月英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6%,明顯高於英國央行2%的目標水平。就業市場開始趨弱,9月和10月就業人數連續下降,合計減少超過20萬人,為2020年以來最明顯的連續下滑。第三季度實際工資同比僅增長0.5%,居民購買力改善有限。

  曼徹斯特大學經濟政治學教授伊恩·斯科特&&,此次預算高度依賴“通脹按預期回落”的假設,但這一前提本身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他説:“能源價格、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服務業成本結構,都可能對通脹形成新的上行壓力。”

  貝格説,政府新增的財政“緩衝空間”十分有限。“220億英鎊並不寬裕,一旦經濟放緩或利率波動,很可能迅速被消耗。”

【糾錯】 【責任編輯:張樵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