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海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共有來自123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企業參展,同比增長23.1%;非洲企業參展數量同比增長80%……進博會已成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産品,也激發起更多人的“進博夢想”。
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內人頭攢動,在參展企業東芝的展&,今年26歲、來自非洲加納第二大城市庫馬西的瑞秋·阿莫阿正聚精會神聽工作人員介紹一款“重離子癌症治療系統”展品。工作人員説,希望這套癌症治療設備能早日在中國落地。聽到這裡,瑞秋提出了疑問。
“‘落地’是什麼意思?我只知道飛機降落的時候叫‘落地’。”瑞秋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站在一旁的記者向她解釋説,在中文的語境裏,“落地”不僅可以指物品“落在地上”,還可以指項目、方案從規劃階段推進到實施階段並産生效果。
聽到記者的解釋後,瑞秋點點頭説:“希望這套設備也能早日在我的家鄉加納落地,更希望能有來自加納的工業企業來參加進博會,這是我的‘進博夢想’。”
雖然出生在加納,但瑞秋對中國並不陌生。中國長期是加納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和主要外資來源國,數百家中國企業在加納投資興業,覆蓋基礎設施、製造業、礦業等領域。2024年,中加雙邊貿易額創下約118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瑞秋從小就對飛機很感興趣。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和中非合作不斷深化,瑞秋有機會來到中國學習航空工程。2017年,18歲的瑞秋來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留學。2021年9月,她又進入上海交通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進一步深造。畢業後,她選擇留在上海工作。
這是瑞秋第一次參加進博會,進入場館後,她第一時間來到8.1號展館“非洲好物”展區。“因為我之前了解到,今年有加納企業參展,他們帶着一些特色服裝、可可來參展。”瑞秋説,在遠離家鄉的中國遇見同胞十分親切。
11月7日,在第八屆進博會農食産品展區,來自加納的展商展示當地特色折扇和牛油果潤膚乳。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進博會讓非洲國家搭上“東方快車”。本屆進博會上,“非洲好物”展區組織13家企業、攜140餘款非洲特色商品集體亮相,馬裏的乳木果護膚品、加納的可可、馬達加斯加的香草莢等非洲特色展品通過進博會走進中國消費者的生活。
“和農産品相比,我更希望能早日在進博會上看到來自加納的工業品。”瑞秋説,希望再過三年或五年,能有來自加納的工業企業參展,“在發展工業方面,中國是我們的榜樣。”
參觀完技術裝備展區,瑞秋還計劃去看看進博會展出的汽車、化粧品。臨別時,記者對瑞秋説,希望你的“進博夢想”能早日“落地”!(記者楊有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