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萬象10月23日電 通訊|“天才媽媽友誼工坊”為老撾婦女帶來發展新機遇
新華社記者趙旭
今年8月,“天才媽媽友誼工坊”在老撾首都萬象正式揭幕,中老婦女非遺技能培訓也同步開班。
老撾婦女培訓中心副主任佔莎萌·森哈拉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這一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與老撾婦女培訓中心共建的項目,為老撾婦女帶來了技能提升與就業增收的新機遇。“天才媽媽友誼工坊”將中國經驗轉化為常態化的培訓資源,將顯著提升老撾婦女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能力。
佔莎萌&&,老撾婦女聯合會當前最關注的問題是如何助力全國貧困婦女脫貧、保障各民族婦女獲得穩定工作與收入,而國際合作與外部支持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途徑,“中國在婦女發展領域的經驗和支持,對我們尤為珍貴”。
在8月份的培訓班上,來自老撾各地的學員共聚一堂,聆聽來自中國老師傳授的竹編、藤編等傳統手工藝。培訓內容覆蓋從原材料處理到成品製作的全流程,包括竹材挑選、切割、刮削、打磨,以及如何進行消毒處理。在短短3天的培訓中,學員們成功掌握了竹藤托盤、抽紙盒等實用物品的製作方法。
“學員們的手藝自帶老撾文化獨特風格,但缺乏先進技藝支撐和現代化創新理念。”佔莎萌説:“來自中國廣西、貴州的非遺傳承人手把手教學,不僅帶來了獨具中國文化特色的編織技巧,還引導學員融合多元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
“這些細緻的知識能確保竹條質量,讓手工藝品更耐用、更精緻。”參加培訓的邦·吳提馮賽告訴記者,她在培訓中學習了用竹藤編織托盤、花盆和筆盒等。
“我會把從中國老師那裏學到的技能知識,再教給老撾的姐妹們,幫助她們提高技能水平,增加收入。”邦·吳提馮賽説:“希望今後還能得到中國姐妹們提供的優質培訓機會。”
除了短期技能傳授外,中老雙方同時着眼於長期發展。在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資助與老撾婦聯支持下,位於萬象的“天才媽媽”項目工藝品展示廳得到全面升級,變得更標準化、更美觀,並融入了中老兩國文化元素。
“這個展示廳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也是老撾婦女交流經驗、推廣作品的窗口。”佔莎萌&&,學員們將把培訓學到的知識帶回社區,傳授給更多姐妹,助力社區婦女共同增收。
參與此次培訓的組織者和學員們認為,“天才媽媽友誼工坊”不僅是老中婦女文化交流的紐帶,也是構建老中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她們紛紛&&,期待與中方長期合作,為兩國婦女搭建更多産業賦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