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韌性、活力、信心——海外人士解讀中國經濟“三季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2 22:07:56
來源:新華網

國際觀察|韌性、活力、信心——海外人士解讀中國經濟“三季報”

字體: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 題:韌性、活力、信心——海外人士解讀中國經濟“三季報”

  新華社記者

  中國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10150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經濟運行保持穩中有進態勢。

  海外人士認為,在各種風險挑戰交織背景下,這份成績單展現出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不僅為實現全年主要目標奠定堅實基礎,更以持續向好的基本面和高質量發展的紮實步伐,為世界經濟注入確定性與穩定性。

  化解壓力彰顯韌性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延續穩中有進態勢,GDP同比增長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2、0.4個百分點。在海外人士看來,這一成績是在有效應對國內外困難挑戰情況下取得的,來之不易,充分彰顯中國經濟的韌性。

  德國不來梅大學經濟學教授沃爾弗拉姆·埃爾斯納認為,中國經濟前三季度展現出令人矚目的穩健性和抗壓能力。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衝擊,在中國貿易政策和國內經濟層面的有效應對下已得到相當程度化解。

  “在如此複雜的國際環境下,5.2%的增長率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都是很大的成就。”埃及阿拉伯研究中心顧問阿布·貝克爾·迪卜説,考慮到保護主義政策衝擊和歐洲市場需求萎縮等多重外部壓力,這一成績的取得尤其不易。

  橫向對比看,中國經濟增速明顯高於多數主要經濟體。

  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約翰·羅斯(中文名:羅思義)&&,從國際維度看,中國經濟增速領先於美國和歐盟,繼續擔當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巴西商業領袖組織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小若澤·裏卡多·盧斯&&,中國經濟依然保持韌性和活力,展現出強大內生動能。“這得益於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有效的政策協調和具有活力的國內市場。”

  中國在外貿領域的表現同樣引人注目。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其中,對東盟、拉美、非洲、中亞等進出口分別增長9.6%、3.9%、19.5%和16.7%,市場多元化成效顯現。

  荷蘭國際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林&&,儘管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等外部因素影響,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出口仍表現穩健。這表明,中國正通過深化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拓展新的發展空間。

  向“新”而行激發動能

  “增長數字背後的內涵遠比單純的百分比更值得深入探討。”幾內亞科納克裏大學理工學院科研副院長隆塞尼·特拉奧雷説。在他看來,中國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質變。

  一組數據生動詮釋着這場變革:前三季度,中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其中,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及系統産量分別增長29.8%、40.5%、98.0%……這些數字,是中國創新“勢能”向經濟“動能”不斷轉化的最佳注腳。

  曾在浙江留學的特拉奧雷親身感受了中國經濟的創新活力。他説,以科技創新和産業升級為特徵的“新動能”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更加強勁的驅動力。中國經濟前三季度的表現,正是其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生動縮影。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術加速迭代,新能源汽車産銷量保持全球第一,無人機、高鐵、量子科技等發展全球領先……關於創新的中國故事,正在持續譜寫。

  “中國技術升級的速度遠超經濟總量增速。”羅思義説,中國製造業表現尤為突出,且增長動能日益集中於電動汽車、光伏産品、無人機等高附加值領域,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顯著。

  中國經濟向“新”而行的背後,是一系列宏觀政策的精準發力。從全方位擴大內需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從加大研發投入到推動綠色轉型,各項政策協同效應持續顯現,不斷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肯尼亞國際關係學者卡文斯·阿德希爾認為,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的背景下實現這樣的增長,充分展現了中國通過政策組合拳提升經濟韌性的效能。當前發展軌跡表明,中國正以堅定的戰略定力,成功推進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迪卜説:“當其他主要經濟體仍在為維持溫和增長而苦苦掙扎時,中國正憑藉其長遠戰略眼光、堅定政治決心和卓越適應能力,致力於構建一個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續的經濟模式。”

  行穩致遠提振信心

  基於前三季度5.2%的穩健增長,海外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完全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這將提振全球增長信心,並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埃爾斯納認為,中國有望實現5%左右的全年增長目標。傳統産業的現代化改造、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完善的全産業鏈體系、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以及可靠的能源資源保障,共同構成了中國經濟在逆風中穩健前行的重要支撐。

  巴基斯坦南方科學和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伊斯蘭堡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薩迪婭·海德爾&&,中國貿易夥伴的多元化布局、強勁的工業産出以及高科技産業的蓬勃發展成為實現增長目標的有力保障。與此同時,中國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和政府的擴內需政策,正在為國內消費增長創造新的機遇。

  菲律賓“亞洲世紀”戰略研究所所長赫爾曼·勞雷爾説,事實證明,中國有能力在壓力下開闢新的發展路徑。中國經濟穩健增長與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振了中國主要貿易夥伴的信心。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增長引擎。”克羅地亞經濟學家、前經濟部長柳博·尤爾契奇説,“沒有中國的積極參與,世界經濟的持續增長將難以想象。”

  《哈薩克斯坦實業報》總編輯謝裏克·科爾茹姆巴耶夫&&,作為全球重要製造業基地和消費市場,中國正在發揮全球經濟穩定器的重要作用。對哈薩克斯坦和中亞地區而言,這意味着擁有一個值得信賴的鄰居和充滿活力的合作夥伴。

  葡萄牙葡中工商會秘書長伯納德&&,中國經濟的穩健增長,為合作夥伴注入了信心。中國正邁向更加創新、更可持續的未來,將繼續擔當可靠的貿易夥伴、重要的投資來源地和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對葡萄牙及葡語國家而言,這意味着要深化與中國夥伴的互利合作、抓住機遇實現共同發展。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