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華盛頓/莫斯科10月16日電 題:美烏“亮斧” 俄如何接招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張繼業 李東旭
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於17日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會晤,預計雙方將商討美向烏提供“戰斧”巡航導彈問題。俄羅斯外長拉伕羅夫15日&&,美方若決定向烏提供“戰斧”,將對俄美關係造成巨大損害。
分析人士指出,美烏此時討論“戰斧”問題意在對俄施壓,烏方希望獲得對俄縱深打擊能力,增加談判籌碼。美方希望迫使俄方與烏方談判。不過,俄方有應對“戰斧”的能力,美方提供“戰斧”的意願和能力也有限,烏方即便獲得該導彈短期內也很難對局勢産生太大影響。
2025年8月1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左)在華盛頓白宮迎接到訪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烏克蘭:獲得談判籌碼
澤連斯基最近加緊游説特朗普向烏提供“戰斧”。他11日和12日接連兩天與特朗普通電話,13日高調宣布本週將訪問華盛頓。他&&,他與特朗普會晤的主要議題將是“防空和遠程能力”以及“保持對俄壓力”。
“戰斧”是美制亞音速巡航導彈,最大射程超過2000公里。與此相比,美歐過去向烏克蘭提供的其他導彈最大射程只有數百公里。據報道,早在去年9月澤連斯基提出“勝利計劃”時,就曾要求得到“戰斧”。俄羅斯媒體和專家説,如果將該導彈部署在烏克蘭,其打擊範圍最大能覆蓋整個俄中部地區並到達烏拉爾山脈等俄縱深腹地,首都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等大城市都將受到威脅。
除了射程遠,“戰斧”還能低空飛行,不易被雷達偵測到。美國戰爭研究所文章指出,這一特性能讓烏克蘭更容易打擊俄軍後方築壘地區負責保障和支持俄軍行動的脆弱目標,如後勤中心、能源設施等,從而大幅削弱俄軍在前線的作戰能力。
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特朗普急於促成俄烏停火、烏方總體處於劣勢的背景下,烏方要求得到“戰斧”主要是為了增加對俄談判籌碼,釋放美國加大對烏支持的信號。澤連斯基此前説,烏克蘭獲得“戰斧”並不一定會使用,只要擁有它就能使俄羅斯重回談判桌。
美國:借機對俄施壓
面對烏克蘭希望得到“戰斧”的要求,美國過去一直拒絕,但最近開始松口。特朗普6日稱已就是否向烏提供“戰斧”作出“某種決定”,12日又稱如果俄烏衝突不結束就“很可能”向烏提供“戰斧”。
2017年4月7日,美國海軍艦船在地中海發射一枚“戰斧”導彈。新華社發(美國海軍供圖)
特朗普一直將結束俄烏衝突作為自己的一大外交目標,近來因俄烏和談未有進展對俄方越來越不滿,14日公開&&對普京“非常失望”。輿論認為,特朗普此時拿“戰斧”説事,意在以此施壓俄方與烏方談判。
關於他為何選擇當前時機,有分析指出,近來俄軍在多個方向加緊進攻卻始終難以突破烏軍防線,這為特朗普對俄施壓提供了契機。
不過,特朗普在被媒體問到是否真會提供“戰斧”時總是含糊其辭。輿論認為,他不希望由此引發戰事升級和核風險,更不願讓美國直接捲入衝突。
烏克蘭媒體和專家指出,即便美國將“戰斧”交給烏方,其實際使用權仍將由美方掌握。烏《國防快報》文章説,“戰斧”地形匹配製導系統所需的高精度地圖及相關衛星數據都要靠美國提供,離開美情報支持“戰斧”將無法擊中目標。
烏最高拉達(議會)國家安全、國防和情報委員會副主席葉戈爾·切爾涅夫認為,美方最初可能只會“象徵性”給烏方少量“戰斧”,且不允許立即發射,觀察俄方反應後再決定下一步動作。即便以後增加“戰斧”供應量,美方也不會允許烏方對克裏姆林宮發動直接打擊。
俄羅斯:有能力應對
俄方近來對美烏有關“戰斧”的動向不斷發出警告。除了拉伕羅夫的最新表態,普京此前也説,若美向烏提供“戰斧”,勢必需要美方軍事人員“直接參與”俄烏衝突,將意味着“局勢實質性升級”。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直言,“戰斧”的發射方只能是美國而不會是烏克蘭,而且“戰斧”在飛行中無法分辨其是否攜帶核彈頭。
這是2025年3月18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拍攝的克裏姆林宮。新華社記者白雪騏攝
雖然“戰斧”可能帶來新威脅,但俄媒體和專家認為,俄方有能力應對。
“戰斧”導彈只有亞音速,其突防能力主要體現在能低空飛行上。俄生活新聞網指出,經過三年實戰,俄防空力量已具備摧毀低空飛行目標的能力。俄國家杜馬(議會下院)國防委員會第一副主席阿列克謝·茹拉伕廖夫説,俄S-350、S-400和“鎧甲”等防空系統都能攔截“戰斧”。此外,俄功勳軍事飛行員、退役少將弗拉基米爾·波波夫認為,俄方可通過跟蹤分析提前確定“戰斧”在烏部署地點,一旦運抵就可將其摧毀。
不少媒體和專家認為,即便美國向烏提供“戰斧”,短期內也難以對戰局産生太大影響。美方不願過分刺激俄羅斯,也沒有能力提供太多“戰斧”導彈及其發射裝置,因為美國現有庫存不多且生産能力不足。
美國“國防優先”組織高級研究員詹妮弗·卡瓦納認為,新的威脅要奏效“必須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可信”,但美國向烏提供“戰斧”的提議在兩方面都很難具有可信度,可能換來俄方的“更多嘲笑而非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