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美國洛代10月8日電 通訊|無奈的葡萄——關稅戰令美國加州葡萄酒業陷入困境
新華社記者黃恒
“為什麼是我們?”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央谷地的洛代市熊溪酒莊,釀酒總監韓翰近日對新華社記者談及特朗普政府發起的關稅戰時,顯得十分無奈。
“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注新聞。”韓翰對記者説,“我們希望問題能夠盡快解決,讓一切恢復正常。”
3月的一天,他從電視新聞中看到加拿大商家全面下架美國産的葡萄酒,特寫鏡頭中工人處理的正是熊溪酒莊的産品。
今年3月,美國對加拿大加徵關稅的措施生效。作為反制,加拿大對美國葡萄酒等産品加徵關稅。絕大部分加國經銷商直接將美國葡萄酒下架並取消訂單。經過近半年的對峙與談判,9月1日起加政府取消了此項報復性關稅,但美國葡萄酒實際上並未回到加國市場。
這讓9月下旬開始陸續進入收穫季節的加州釀酒商和葡萄種植業者非常無奈。加州葡萄種植者聯盟主席傑夫·比特説,加州約10%的葡萄酒出口國外,加拿大是其最大出口市場,佔總出口量的35%左右。失去這一市場,讓産業鏈各環節損失慘重。
“加拿大發生的一切,嚴重影響了我們的銷售。”考茨家族酒莊的全球銷售和市場總監琼·考茨告訴記者。該家族企業擁有並運營熊溪酒莊。
“很多加拿大消費者問如何才能買到我們的酒,但很遺憾,我們無能為力。加拿大對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市場,我們希望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她説。
除因反制措施遭受的損失外,加州釀酒企業還面臨更多關稅政策帶來的問題。比如,關稅直接導致原材料成本上升。這些原材料包括主要從中國和墨西哥進口的玻璃瓶、從歐洲進口的軟木塞和酒桶,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標籤和包裝材料。
在加州的高檔酒莊,一個歐洲進口酒桶的成本高達2000美元。考茨説,對加州葡萄酒生産商來説,成本上升是一個巨大挑戰,加上國內市場消費量下降,更是面臨雪上加霜的困境。
關稅政策多變加劇了供應鏈的不穩定。韓翰介紹,貨物運輸時間平均為30天,運輸途中關稅可能發生變化,導致出口商無法確定産品到港的最終價格,擾亂分銷商的訂貨及供應鏈規劃。這種波動性對以長期規劃為基礎的葡萄酒行業造成尤其嚴重的衝擊。
從加州中部釀酒葡萄産地洛代到北部聞名世界的酒鄉納帕山谷,記者一路上看到,不少地方整園的葡萄未被採摘,葡萄葉已變黃,過於成熟而乾癟的果實仍垂挂在藤蔓上,有些地方的果農甚至開動推土機鏟掉葡萄樹樹樁。
比特説,今年加州葡萄收成正常,質量也不錯,但是大量葡萄根本賣不出去,所以也就不會被採摘、壓榨或釀造,只能任其挂在藤上腐爛。
洛代釀酒葡萄委員會執行主任斯圖爾特·斯潘塞説,加州中央谷地經濟高度依賴農業。如果當前局面持續,整個地區的經濟都會受到影響。
受訪的加州葡萄酒生産商和葡萄種植業者説,此前他們在與歐洲、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葡萄酒業的競爭中處於相當不利地位,特朗普政府似乎試圖通過貿易政策改變這一局面,但問題在於,關稅戰導致行業處境更加糟糕。
納帕谷馬克斯維爾酒莊首席執行官斯科特·梅多斯&&,美國葡萄酒的成本與競爭對手相比本就偏高,隨着美國發起關稅戰,許多國家從澳大利亞、新西蘭、阿根廷和智利進口更多葡萄酒。這進一步給美國葡萄酒業帶來不利影響。
斯潘塞感慨地説,關稅戰下美國農業處境艱難。“我們看到美國國內食品價格大幅上漲,但農民收入並沒有相應增加。”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