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代表團將於6日在埃及舉行會談。在哈馬斯對美方提出的加沙地帶停火“20點計劃”作出回應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轟炸”,但以軍目前仍未停止轟炸加沙。哈馬斯方面也並非全盤接受“20點計劃”,而是有所回應、有所回避。
10月7日,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將到兩周年節點,加沙能否實現停火引發高度關注。
對“20點計劃” 哈馬斯這樣回應
據埃及外交部聲明,以色列與哈馬斯代表團的會談將圍繞特朗普提出的“20點計劃”,討論交換人員的現場條件和細節安排。
9月2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左)迎接到訪的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特朗普當天宣布,內塔尼亞胡已同意美方就結束加沙衝突提出的“20點計劃”。新華社記者 胡友松 攝
關於“20點計劃”,哈馬斯3日晚在回應聲明中明確同意兩點:一是在該計劃框架下釋放所有被扣押以色列人員及遺體;二是同意將加沙管理權移交給一個由獨立技術官僚組成的巴勒斯坦機構。
不過,哈馬斯將被扣押人員的釋放與兩項條件挂鉤:一是“為交換行動提供必要的現場條件”,二是須通過調解方就執行細節進行談判。
聲明發布後,哈馬斯政治局成員穆薩·阿布·馬爾祖克在接受半島電視台採訪時&&,在72小時內交換所有被扣押人員“不現實”,搜尋遇難者遺體也需要時間。他同時強調,哈馬斯已同意“20點計劃”中的前9項條款。
拉姆安拉政治分析人士伊斯馬特·曼蘇爾告訴新華社記者,哈馬斯的回應“明智且帶有一定程度的刻意模糊”,聲明突出了釋放被扣押人員與移交管理權至巴勒斯坦機構等積極內容,但刻意回避了解除武裝等敏感議題。
在加沙戰後管理權安排上,哈馬斯同意將管理權移交至一個基於民族共識、並獲阿拉伯與伊斯蘭國家支持的獨立巴勒斯坦機構,而非按原計劃接受由特朗普等人組成的“和平理事會”監督。
對此,加沙政治分析人士泰西爾·阿卜杜勒認為,哈馬斯意圖借此“實現雙重目標:既維持其作為政治與軍事行動方的存在,也在持續戰爭壓力下爭取更多時間”。
9月28日,在加沙地帶努賽賴特難民營,巴勒斯坦人查看以軍襲擊後的建築廢墟。新華社/法新
哈馬斯還在聲明中明確,所有涉及加沙未來及巴勒斯坦人民廣泛權利的議題,應在巴勒斯坦民族自決框架下,依據國際法與相關國際決議解決,而哈馬斯將參與其中並作出貢獻。
阿卜杜勒解讀説,這反映出哈馬斯“對原計劃相關條款的明確拒絕,該組織不願被排除在加沙未來治理安排之外,而是力爭成為決定加沙命運的核心參與方”。
曼蘇爾認為,儘管以色列與美國未必將哈馬斯的回應視作“真正接受”,但它可能打開一扇“有限的談判之窗”。
專家:達成協定面臨多種挑戰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4日晚發表視頻聲明説,希望能在“接下來幾天”宣布被扣押人員獲釋的消息。他還威脅稱,在第二階段,以方可能用軍事手段解除哈馬斯武裝。
聲明説,以方代表團將前往埃及敲定被扣押人員獲釋的“技術細節”,並限定談判持續時間。內塔尼亞胡稱,在“20點計劃”第一階段,哈馬斯將釋放以方所有被扣押人員,而以色列國防軍部隊將重新部署,以便繼續控制加沙地帶所有縱深區域。
內塔尼亞胡説,在“20點計劃”第二階段,哈馬斯將“被解除武裝”、加沙地帶將實現“非軍事化”。他威脅稱,這一點要麼通過外交途徑、即根據“20點計劃”實現,要麼通過以方軍事手段實現。
9月21日,新招募的以軍士兵在以色列南部一處地點參加訓練。新華社發(吉爾·科恩·馬根攝)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包澄章認為,實現加沙停火的核心矛盾在於,以色列堅持解除哈馬斯武裝,而哈馬斯對此予以拒絕並要求以軍完全撤離,即使美國斡旋也難以彌合這一根本分歧。
此外,雙方達成協定還面臨兩重挑戰:一是短期停火與人質交換易受雙方內部極端勢力干擾,且雙方在囚犯名單、安全通道及時間表上的分歧也給協議執行帶來困難;二是長期來看,談判成功與否取決於美國能否迫使以色列讓步、哈馬斯內部能否接受權力削弱,以及地區大國的立場。上述因素為達成停火協議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多方呼籲把握機會、結束戰爭
哈馬斯回應“20點計劃”後,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加拿大和土耳其等多國領導人對此&&歡迎。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呼籲“所有各方把握這一機會,結束加沙的悲劇性衝突”。
10月4日,在意大利羅馬,游行隊伍經過君士坦丁凱旋門。新華社記者李京 攝
4日,大規模抗議活動在歐洲多個城市舉行,抗議者要求結束在加沙地帶的“種族滅絕”行為,釋放遭以色列軍方扣押的“全球堅韌船隊”人員。
法新社等媒體援引警方和組織方消息報道,當天,在意大利羅馬,約25萬人參加了抗議活動。在西班牙馬德里和巴塞羅那,參加抗議的人約有16萬。人們高呼“停止種族滅絕”等口號,手舉寫有“猶太定居點,撤出約旦河西岸”“停止與以色列的軍火貿易”等字樣的標語。
此外,在法國多地以及愛爾蘭都柏林和英國倫敦,也舉行了類似集會和示威活動。(記者:趙偉宏、路一凡、王卓倫、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