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健康加冕:當醫學的溫度遇見生命的奇蹟​ 一位結腸癌患者的“保腸”之戰與免疫治療的曙光-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8 10:47:39
來源:新華網

為健康加冕:當醫學的溫度遇見生命的奇蹟​ 一位結腸癌患者的“保腸”之戰與免疫治療的曙光

字體:

  38歲的張璐璐,在母親因結腸癌離世的陰影中長大。當同樣的便血症狀出現在自己身上時,恐懼讓她逃避了整整半年——她害怕重蹈母親的覆轍,更害怕手術後終身與造口袋為伴的命運。直到2023年冬天,一份基因檢測報告為她打開了另一扇門:“dMMR/MSI-H型結腸癌,通過免疫治療病理學的完全緩解率60%-67%”​。

  這不是冰冷的醫學數據,而是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

  傳統觀念中,癌症治療常與“切除”畫等號。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心翔教授的醫療團隊提出了方案: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胸腺法新等免疫調節藥物。從治療初期:尾骨脹痛、排便頻繁,免疫調節藥物如“緩沖劑”般化解副作用,讓治療得以持續。到第六個月:腸鏡顯示腫瘤完全消退,CT影像中原本的病灶痕跡蕩然無存。

  “我們治愈的不僅是疾病,更是患者對生活的希望。”主診醫生李心翔教授這樣詮釋治療的意義。張璐璐回憶道:“醫生告訴我,我的腸道保住了。那一刻,我哭得像個孩子。”

  這一案例背後,李心翔教授臨床不斷探索,從精準分型:dMMR/MSI-H型患者僅佔結腸癌的15%,卻是免疫治療的“黃金人群”,到協同突破:胸腺法新等藥物通過調節T細胞活性,將免疫治療的“單兵突擊”升級為“軍團作戰”。“醫學的終極目標,是讓患者不必在‘生存’與‘尊嚴’間做選擇。”李心翔教授説。

  張璐璐的故事有一個沉重的前提:若早半年篩查,腸癌治療風險可降低超70%​。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年均增長3.9%,但早期(Ⅰ期)診斷率不足10%,超 80% 患者確診時已至中晚期,錯失最佳治療時機,李教授呼籲:45歲以上人群應定期腸鏡,有家族史者可提前至35歲。

  ​​ 張璐璐的康復不僅是個體奇蹟,更是中國醫療從“治病”到“治人”​理念躍遷的縮影。未來,我們將繼續通過#為健康加冕#四期特別節目,見證更多癌症患者重鑄生命之光的歷程。

 

【糾錯】 【責任編輯:蘭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