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G|和我到長江岸邊走一走(上)——拆建:“最美岸線”背後的“加減法”_新華廣播_新華網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playType=2&src=https://vodpub2.v.news.cn/publish/yhaudio/20220120/b4900e43-979a-4203-a068-9712b342e509.mp3

ALOG|和我到長江岸邊走一走(上)——拆建:“最美岸線”背後的“加減法”

2022-01-21 09:06:12

 

新華社記者 劉彬

這裏是江西省湖口縣的石鐘山,900多年前蘇軾就是在這裏寫下《石鐘山記》,在我前方就是鄱陽湖與長江的交匯處,我可以看到水面上呈現出比較明顯的江湖兩色。

有著“千河歸鄱湖、鄱湖入長江”之稱的江西,擁有長江岸線152公里,是長江中下遊生態屏障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圍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思路,當地把岸線開發與生態保護結合起來,著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最美岸線”美在哪,“共抓大保護”如何抓,江西境內152公里的長江岸線,藏著怎樣的生態密碼?今年的新春走基層,記者沿著岸線來巡江。

江西省湖口縣高新技術産業園管委會主任 周紅斌

打造長江“最美岸線”之前,我們(湖口)非法碼頭就有七八十個,我們拆除之後,現在只剩下十個左右的碼頭。拆除之後我們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這裏全部已經復綠了。

靠水吃水,沿江地帶曾是當地居民營生的重要場所,航運、採砂、捕撈,無序開發使得這裏一度雜亂不堪。而如今,這些都不見了蹤影。

江西省湖口縣高新技術産業園管委會主任 周紅斌

堤頂全部是瀝青路面,4米寬,10公分厚。堤內全部是綠化的喬草結合的灌木,堤外喬木多一點。到了春夏季,很多人在這裏散步。

作為“黃金水道”,長江沿線擁有非常優質的水運資源,拆亂拆違,既是保護岸線資源的需要,也為後期的開發利用奠定了好的基礎。江西以此為契機,堅持“一省一港一主體”原則,推進港口建設提質升級。

九江長江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管理部 于麗江

這個紅光碼頭是2020年10月28日正式開港,我們建設規模前沿是四個5000噸級兼10000噸級靠泊能力的泊位,年吞吐量是65萬標箱。這個碼頭目前在我們江西省是規模最大、設備最齊全的一個集裝箱專用碼頭。前期是針對內貿貨物開展,內貿貨物主要是轉机,再加上彭澤縣周邊,像輻射到景德鎮這一塊,近期我們也取得了外貿資質,我們也在積極組織外貿貨源。

新華社記者劉彬、郭傑文江西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