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國際品牌周·非遺品牌煥新計劃”舉辦。活動由北京國際品牌周組委會主辦,友利互動(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旅游協會休閒度假分會協辦,全聯民辦教育出資者商會等提供支持,與會嘉賓們共探非遺發展與國際合作。
非遺成跨國文化交流連接器
中國外文局文化傳播中心蘇鄂副主任指出,全球非遺是文明互鑒的橋梁,可以從促進非遺數字化轉化、深化國際人文交流、推動非遺國際商貿合作三個方面來深化非遺領域的交流合作,而非遺企業應該吸收借鑒不同國家文明成果。
俄羅斯駐華使館參讚、北京俄羅斯文化中心主任吳丹娜(Tatiana Urzhumtseva)&&,2024年中俄雙向旅游客流量大幅增長,文化旅游是兩國民心相通的紐帶。未來將開發融合兩國文化遺産的主題線路,比如:“萬里茶道”“琥珀之路”“西伯利亞藝術專列”等。
哈薩克斯坦駐華使館文化參讚杜茲巴耶娃·卡拉姆卡斯稱,中哈2025年互設文化中心,將聯動圖書館、博物館等深化文旅合作,且呼籲用新興技術手段,與各國共同推進文化遺産的保護和發揚。
中國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單威認為,應該高度重視文化遺産的牽手人價值,小眾遺産也應被保護利用,但煥新是保證文化遺産永續存活的必要舉措。
多維探索非遺發展路徑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游科學學院教授厲新建指出,要根據市場需求遴選非遺在旅游或經濟上的價值,並總結了非遺和文旅融合發展的十種模式,如集群化、觸網拓展等。
中國美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副院長彭倩則總結了國家非遺研培計劃十周年來,該校在理念和實踐中的寶貴收穫,認為在全球的視野下推動中國非遺手工藝的一個核心理念,是從“走出去”到“共生長”,跨文化對話的終極目標是“價值共生”。
以尊重為基礎的跨文化交流促進商業成功
在北馬其頓漢學家、翻譯家馮海城(IgorRadev),尼日利亞漢學家、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後李明誠(UZODINMACHINENYEGERLOF),北京出版集團京版若晴科創文化發展(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遷,泰國格樂大學國際學院副院長都明明,蘇州高新區(虎丘區)機電商會會長夏平共同參與的討論中,大家認為各國的歷史記憶各有差異,但真誠是基礎,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上,以非遺為抓手,對中外文化交流能起到很好的助力作用。
非遺和跨國文旅項目擁有明朗前景
作為繼絲綢之路之後在歐亞大陸興起的又一重要國際商道,“萬里茶道”沿線城市的旅游合作和聯合申遺,一直在按步驟推進。中國旅游車船協會監事長劉漢奇指出,萬里茶道的整體聯合申遺需協調多國,俄羅斯聯邦旅游産業聯合會入境旅游委員會聯合主席列克謝·溫金(AlexeyVengin)&&,俄方也在圍繞“萬里茶道”在開發相關旅游産品,將聯合中方進行推廣。中旅(北京)自駕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冠傑和環中國自駕游集結賽組委會秘書長張曉斌則圍繞這條跨境文化路線的旅游産品的開發和執行提供了相應建議。

活動現場設置室內外展區,集中展示多項非遺的創新産品和聯名展品,並通過實操非遺製作,讓各國嘉賓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主辦方供圖)
初探文旅投資環境與項目
作為“非遺品牌煥新計劃”的第一屆活動,以助力文化品牌塑造,發掘文化經貿合作契機為目的。
秘魯駐中國大使館經商處商務與旅游參讚路易斯·卡貝略(Luis Cabello)向大家介紹了秘魯的投資環境和文旅資源,以及在漫長歷史長河中,和中國有關聯的文化紐帶。
南洋管理學院中國國際事務校長周瑞敏、北京大生在線科技有限公司(51TaIK)政府事務部總經理何家新則為新國際形勢下,培養國際交流人才以促進文化雙向溝通的投資機會進行了介紹。友利互動&&,將聯合多方資源,推出“15個月、1.2萬公里”的跨境自駕游項目,深度開發“萬里茶道”文旅項目。(記者徐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