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軌道上的京津冀”建設風馳電掣,高鐵網絡如一張不斷織密的巨網,將區域內所有地級市緊緊相連,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然而,高鐵這一現代交通“巨龍”的平穩運行,全靠精密設備“心臟”的有力跳動,一旦設備突發故障卻未能及時處理,就如同多米諾骨牌被推倒,極有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後果。
今年,一支堪比“供電特種兵”的力量在天津崛起——天津供電段成立的天津站供電專業應急隊。特種兵以超強的作戰能力和快速反應著稱,而這支應急隊同樣擁有“硬核”實力,專門負責高鐵故障應急處突任務。以往高鐵應急,工作人員需要從車間、工區乘坐汽車趕到高鐵上道口,再徒步前往故障地點,過程耗時又費力。如今,天津站供電專業應急隊打破常規,採取“隨時要點、隨時停車、隨時登乘動車組趕往現場”的作戰模式。
清晨六點,王雲武揉了揉熬紅的眼睛,拿起保溫杯猛灌一口濃茶。葛強打趣道:“王隊,您這黑眼圈都快掉到下巴頦兒了,昨晚又改方案到幾點?”
“三點。”王雲武指了指桌上攤開的應急流程圖,“老葛,你看這個登乘路線,從天津站到濱海站登乘處理隧道設備故障的場景,咱們能不能再優化?昨天模擬演練時,從接到通知到登車,多花了47秒。”
“47秒?您這秒錶掐得比瑞士鐘還準!”葛強湊過去細看,“不過確實有門道,如果從二次安檢口的圍擋縫隙拉開一個口子直接進去,能比現在快半分鐘。”
王雲武和同志們説:“大家把管內上道口、供電臂、分相位置都記在腦子裏,異物處置辦理安全措施的流程要梳理清楚,明日桌面推演時我會提問。”
在應急隊高效模式的背後,離不開負責人王雲武的不懈努力。從隊伍組建初期,王雲武便帶領團隊反復研討,結合實際作業場景,推翻了十余版應急流程方案,最終打磨出這套爭分奪秒的作戰模式。“高鐵供電分秒必爭,往往應急處置減少的一分鐘時間,就能減少多趟高鐵晚點的情況,就能為運輸秩序平穩有序提供極大的幫助。”王雲武常把這句話挂在嘴邊。
這支出擊迅速的“供電特種兵”部隊肩負着運營里程180.495公里的應急處突重任,高鐵運行時段全天候嚴陣以待,如同特種兵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守護着每一寸鐵路線。一旦察覺到潛在隱患或突發故障,他們便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程序。
為了始終保持“戰鬥”的最佳狀態,“供電特種兵”們每月針對7種故障場景展開全覆蓋演練。天津站應急隊自成立以來,在王雲武的帶領下,無論是夜間天窗作業結束後,還是正常作息時間下,均實現了“雙盲”演練應急出動百分百達標。
模擬應急出動演練時,王雲武背着20公斤重的工具包,每次應急出動均衝在隊伍最前面。“快快快!衝刺!”他大聲喊着,汗水浸透了制服。葛強喘着粗氣追上:“王隊...您都快六十的人了,悠着點!”
“高鐵故障可不會挑時間!”王雲武抹了把臉,“喜林!你那速度,到故障點黃花菜都涼了!再來三組負重登樓!”
王喜林叫苦不迭:“王隊,我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但還是咬着牙衝向檢票口。
在王雲武的影響下,隊員們的體能測試合格率從成立初期的78%提升至100%。
這支由王雲武帶領的“供電特種兵”正以無畏的勇氣和卓越的實力,為“軌道上的京津冀”安全運行保駕護航,成為守護鐵路安全的鋼鐵衛士。每一次快速的應急出動響應,每一個應急場景的熟練處置,每一滴揮灑的汗水,都凝聚着他們對職責的堅守,詮釋着新時代鐵路人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