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後一個黃金周開穩了”——記邯鄲機務段機車司機趙新成-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09 13:21:38
來源:新華網

“把最後一個黃金周開穩了”——記邯鄲機務段機車司機趙新成

字體:

  2025年國慶、中秋假期疊加,華北鋼焦電等企業補庫需求與出行需求交織。對位於太行山東麓的邯鄲機務段而言,更要把煤炭運輸這條“生命線”組織好、保障好。這個假期裏,有着36年乘務經驗的機車司機趙新成,再次走上擔當邯長線牽引任務的HXD2型電力機車——這很可能是他在崗的最後一個“黃金周”,他想把它開得一如既往地穩。

  邯長線,東起河北邯鄲,西至山西長治,穿越太行山,是晉煤外運的重要鐵路通道和華北地區的煤運“大動脈”。它最初為運煤而建,線路長約221.7公里,既承擔山西煤炭向華東、山東港口外運,也與多條幹線聯通,被稱作連接東西部的“黃金走廊”。

  今年雙節前後,邯長線安排集中修施工,同時,貨流不降反升、交路更緊。“趙師傅,最近咱們邯長線集中修,貨流還持續上漲,交路有點緊,在家休息時間比較短,值乘精神可得盯好了……”車隊黨支部書記王明強在派班室叮囑。趙新成看著排班表,只回了一句:“站好最後一班崗。”

 從蒸汽到電力,“四本證、十車型”的技術多面手

  1989年入路,趙新成從涉縣調車隊司爐學徒幹起,在“民兵號”前進型蒸汽機車上摸爬滾打出徒;此後,他先後考取蒸汽、內燃、電力等“四本駕駛證”,能嫻熟操縱10種車型:從DF4B、DF7、DF8等內燃機車,到2015年轉型電力機車。每逢換型,他就抱着操縱提示卡“摳”細節、背流程,久而久之,大家叫他“技術多面手”。

  “火車雖慢,卻裝着老區百姓的生計與期盼。”在太行山革命老區值乘公益“慢火車”的那些年,他把“標準化”刻進肌肉記憶——提前到崗試驗機車狀態,熟悉區段特點,出乘中盯住信號、曲線與長大下坡控速,退乘後再復盤分析。2022年因生産調整轉回貨運崗位,他説:“無論客車還是貨車,都要開得一樣平穩。”

 邯長線上的“雙節節奏”:快裏求穩、穩中見暖

  煤列通過太行“之”字形坡道、穿越隧道群,司機室裏只有聯控對講機與儀表語音提示在説話。集中修期間的運行圖更緊湊,列車操縱要求更為嚴格,趙新成把“快裏求穩、穩中見暖”當成這幾天的關鍵詞:快裏求穩——嚴守限速與制動距離,精準控制列車牽引與惰行時機,充分運用線路特點確保運行正點;穩中見暖——遇到施工“天窗”與臨時限速,他主動與車站聯控確認,確保非正常情況下列車運行安全;收到年輕乘務員的電話諮詢,他總會加一句“確認好監控記錄數據,別嫌慢”。這些看似樸素的“老辦法”,在高峰期尤其管用。

 這條煤運“大動脈”,需要一代代“把關人”

  邯長線為了適應運量與速度,多次實施復線電氣化與擴能改造,持續提升通道能力。如今,它依舊承擔着晉煤外運向華東沿海的集疏外運任務,是華北能源保供的關鍵一環。

  趙新成常對徒弟們説:“養成好習慣,把標準融入日常。”帶徒時,他更願意把“為什麼”講透——為什麼要提前跟車熟悉線路、為什麼這段坡道要“撂多點”、為什麼長大下坡要提前“下閘”。多年下來,這種把經驗“格式化”的習慣,也成了邯鄲機務段青年司機的共同語言。

 “再多跑一趟,也值”

  假期一個深夜,隨着叫班出乘的急促電話鈴聲響起,趙新成起床用涼水洗了洗了臉,提前20分鐘來到派班室,核對運行揭示、查看安全風險提示、確認重點施工……,這一系列的出乘準備早已熟記於心,試驗機車出庫挂車。列車駛過懸鐘、下灣間的隧道群時,他把注意力集中到機車風壓表,“前方停車有坡道,司機明白。”隨着一聲互控呼喚,列車緩緩進入股道,列車停穩,他抬腕看看表——這個區間比上次又趕了1分鐘時間。值乘間隙,他在派班室給徒弟留了張便簽:“運行途中多看一眼;遇到不確定,再慢一點。”

  當汽笛再次劃破夜空,他把目光落在遠處的信號機上。這個“黃金周”結束,距離老趙退休又近了一個月,但在他看來,真正的“收官”不是某個儀式,而是把每一次出乘都做成標準答案。“再多跑一趟,也值。”他説。

【糾錯】 【責任編輯:郭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