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腹瀉”用藥有講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9 10:20:31
來源:北京青年報

“旅行者腹瀉”用藥有講究

字體:

 

    又到一年國慶長假,大家在放鬆身心、享受旅行的同時,也要警惕身體發出的健康信號。比如,有些人平時都好好的,一出門就愛鬧肚子,這是怎麼回事?今天,藥師帶您了解旅行者腹瀉的那些事兒。

    它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

    旅行者腹瀉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指在旅行中或旅行結束後24小時內排3次及3次以上不成形便(如稀便、水樣便等),或不成形糞便次數不定但伴有發熱、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旅行者腹瀉一般在旅行者到達目的地一週內發病,第2至3天為發病高峰期;大部分人的病程持續1至7天,約10%的患者會超過7天。旅行者腹瀉常急性發病且具有自限性,很少危及生命,但對旅行者行程安排和旅行質量造成極大影響。研究表明,約有1/5游客因腹瀉需臥床休息,1/3游客被迫改變行程。

    為何一出遠門就鬧肚子

    微生物感染 攝入被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和水後,病原體會進入體內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或者感染細菌、病毒和寄生蟲而引起腹瀉。

    飲食不潔凈 食用街邊不潔凈的食物也會導致發病,例如欠缺加工的海鮮,未洗凈削皮的瓜果等。

    免疫力下降 旅途中飲食、作息不規律,勞累奔波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病原體容易趁機侵入體內。

    衞生條件差 旅行住宿物品反復使用、餐飲加工衞生不達標等也會引起腹瀉。

    基礎疾病影響 消化疾病患者,胃腸功能弱、黏膜屏障受損,易受外界病原體侵入。免疫疾病患者,免疫系統功能低下,難以抵禦病原體入侵,增加腹瀉幾率。糖尿病患者,胃腸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易造成細菌繁殖引發腹瀉。

    帶好藥品以防不時之需

    對於輕度腹瀉者,可交替飲用含鹽液體和含糖液體以維持機體水合作用。此外,輕度腹瀉可考慮使用蒙脫石散、洛哌丁胺、水楊酸鉍。

    此外,嚴重腹瀉時應口服補液鹽(ORS)治療。如果腹瀉惡化或伴有中重度或侵襲性症狀(如發熱、中重度腹痛或腹瀉鮮血便),需採用洛哌丁胺與抗生素聯合治療。

    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阿奇黴素是痢疾和排水樣便的急性腹瀉伴輕度以上發熱的一線治療藥物;氟喹諾酮類藥物可用於治療中重度、非痢疾性旅行者腹瀉;利福昔明可用於治療重度、非痢疾性的旅行者腹瀉。但要避免用於彎曲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侵襲性腹瀉。

    四個細節讓出游更安心

    注意食品安全 盡量吃煮熟、煮透的食物。避免吃生食和不潔凈的街邊小吃;

    保持飲水潔凈 盡量喝煮沸的水和瓶裝水,避免直接飲用自來水和井水;

    注意勞逸結合 旅行時應避免過度消耗精力與體力,保證充足休息時間,以增強自身免疫力。

    保持健康衞生 保持手衞生潔凈,飯前便後或接觸公共物品後勤洗手,勤洗澡換衣。

    文/劉燕(北京清華長庚醫院)

【糾錯】 【責任編輯: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