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點,天剛濛濛亮,天津站的站&上已有了忙碌的身影。給水管道工於潔背着沉甸甸的工具包,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此時,站&上的溫度計顯示32℃,而這僅僅是天津供電段“水管醫生”們暑運十二時辰堅守的開端。在這40℃高溫肆虐的暑運季,他們如同默默無聞的守護者,用汗水保障着每一列列車的上水需求。
卯時:晨曦中的首輪巡檢
“暑運期間,每一個給水栓都關乎着旅客的出行體驗,一點都不能馬虎。” 於潔一邊説着,一邊拿出工具開始檢查站&的給水栓。天津站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站內 每一條客車給水栓及地下管網是旅客列車上水的 “生命線”。暑運期間,日均發送旅客超 17萬人次,百餘列旅客列車的上水任務讓這些設備時刻處於高負荷運轉狀態。
於潔彎下腰,仔細查看給水栓的接口處,用手觸摸着管道,感受着它的溫度變化。“高溫天氣,管道熱脹冷縮,接口處最容易出現問題。”他拿出扳手,小心翼翼地加固着松動的部件,金屬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在寂靜的晨曦中格外清晰。不一會兒,他的額頭上就滲出了細密的汗珠,順着臉頰滑落。
巳時:烈日下的緊急搶修
上午九點,烈日當空,站&上的溫度已經飆升到 40℃。調度室的電話突然響起,傳來緊急通知:“五號站&給水栓出現漏水情況,即將有列車進站,請立即前往搶修!” 接到通知的張宏偉不敢耽擱,抓起工具包就朝着五號站&飛奔而去。
到達現場後,張宏偉迅速判斷出問題所在 —— 是給水栓的密封膠圈老化導致漏水。他二話不説,立刻趴在滾燙的地面上,打開檢修井。井下的溫度更高,悶熱得讓人喘不過氣,剛下去幾分鐘,他的工裝就被汗水全部浸透。他熟練地拆卸着部件,更換老化的密封膠圈,汗水順着臉頰滴落在工具上,濺起細小的水花。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緊急搶修,漏水問題終於得到解決,當看到水流順暢地注入列車水箱時,張宏偉才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未時:高溫中的全面排查
午後兩點,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站&上的地表溫度已經超過了 50℃。於潔和同事們正在對站內的地下管網進行全面排查。他們推着檢測設備,沿着管道的走向緩慢前行,設備屏幕上實時顯示着管道的運行狀態。
“地下管網就像人體的血管,任何一處堵塞或破損都可能影響整個上水系統的運行。” 於潔一邊觀察着屏幕上的數據,一邊向同事解釋道。他們時不時停下來,用智能漏水檢測儀對可疑區域進行重點檢測。在一處隱蔽的角落,檢測儀發出了警報,於潔立刻開挖檢查,發現是一處管道接口出現了輕微的滲漏。他們迅速進行處理,確保了管道的正常運行。長時間在高溫下工作,他們的喉嚨幹得冒煙,卻顧不上喝一口水。
酉時:暮色裏的設備維護
傍晚六點,暮色漸濃,但高溫依舊沒有減退。張宏偉和同事們開始對白天高強度工作的給水栓進行維護保養。他們仔細地清理着給水栓表面的污垢,檢查各個部件的運行情況,為它們添加潤滑油。
“經過一天的高負荷運轉,設備很容易出現磨損,及時維護保養能延長它們的使用壽命,確保夜間和明天的正常運行。” 王建軍一邊擦拭着工具,一邊説道。夕陽的余暉灑在他們身上,將他們的身影拉得很長。雖然已經工作了一整天,身體疲憊不堪,但他們的眼神依舊專注而認真。
亥時:深夜裏的堅守
晚上十點,大部分旅客已經離開車站,站&上漸漸安靜下來。但“水管醫生”們的工作還沒有結束,他們開始對站內所有的給水設備進行最後的檢查。張師傅拿着手電筒,沿着站&仔細查看每一個給水栓,確保沒有任何安全隱患。
“夜間溫度相對較低,正好可以對一些白天難以處理的問題進行檢修。” 張師傅説道。他來到一處之前發現有輕微異響的給水栓旁,仔細傾聽着內部的聲音,判斷着問題的根源。經過仔細檢查,他發現是內部的一個小部件松動,及時進行了加固處理。
當午夜的鐘聲敲響,天津站沉浸在寧靜之中,“水管醫生” 們才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他們拖着疲憊的身體離開站&,臉上卻帶着滿足的笑容。在這 40℃高溫下的暑運十二時辰裏,他們用自己的專業和堅守,保障了旅客列車的上水需求,為旅客的清涼出行保駕護航。他們是天津站裏隱秘的守護者,用汗水詮釋着責任與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着不平凡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