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來源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官網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超過3.63萬億元,折射出我國科技投入在規模、結構與質量上的多維突破。
投入規模與強度雙升,在全球創新版圖中地位凸顯。我國研發經費持續穩定增長,目前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2024年研發投入強度升至2.69%,連續多年超過歐盟水平,已接近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平均水平。持續加大的科技投入,正轉化為中國的創新實力。
投入結構進一步優化,創新鏈條向前端延伸。基礎研究經費首次突破2500億元,增速(10.7%)高於整體研發經費增速(8.9%)1.8個百分點,這顯示出我國對原始創新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創新活動正從後端試驗向源頭探索延伸。企業研發經費2.82萬億元,佔比高達77.7%,這表明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不斷增強,已連續多年成為拉動研發投入的核心力量。
區域協同持續發力,創新高地引領效應顯著。研發經費投入超過2000億元的省份有6個,其中廣東突破5000億元大關,區域創新高地加速形成。2025全球百強創新集群排名中,我國共有24個集群上榜,數量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首次名列全球創新集群榜首,成為全球創新生態的標杆案例。
儘管我國科技投入總量已居世界第二,但仍面臨一些挑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未來我國科技投入應努力提質增效。一是繼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通過中央財政穩定支持、設立國家基礎研究基金、鼓勵企業設立“無人區”探索計劃等方式,穩步提升基礎研究佔比,夯實原始創新根基。二是優化區域科技資源配置。加強對中西部地區科技投入的政策傾斜,推動形成多點支撐、協同發展的創新格局。三是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發展科技金融,完善稅收優惠、政府採購、風險補償等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早期、長期、高風險科研項目,構建“政府+企業+金融”協同投入體系。
科技投入是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投資。3.63萬億元的背後,是中國向世界科技高峰進發的堅實腳步。只有持續優化結構、完善機制、提升效能,才能真正把研發投入轉化為科技實力,把創新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增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注入不竭動力。(佘惠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