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發現丨科學家發現早侏羅世重要恐龍足跡組合-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24 17:13:48
來源:新華社

遠古發現丨科學家發現早侏羅世重要恐龍足跡組合

字體:

  由中國、德國、美國等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研究貴州省仁懷市大壩鎮五岔村發現的一批保存良好的恐龍足跡化石,鑒定其為蜥腳類、基幹蜥腳形態類、獸腳類與基幹鳥臀類的足跡組合,反映出當地在侏羅紀早期為湖岸沙壩環境,適合多類群恐龍活動。這一成果11月24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亞洲地球科學雜誌》。

圖為基幹鳥臀類恐龍復原圖。(受訪者供圖)

  貴州仁懷地區是華南地區早侏羅世恐龍化石的重要分佈區。據了解,過去該區已發現了大量蜥腳類與獸腳類足跡,但系統性的多類群共存足跡仍較少。2020年至2024年期間,貴州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單位在五岔村及其周邊陸續發現了多個古脊椎動物足跡點。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恐龍奧秘科學館館長邢立達介紹,五岔恐龍足跡群完整記錄了蜥腳類、基幹蜥腳形態類、獸腳類與基幹鳥臀類恐龍共存的景象。其中發現的蜥腳類足跡最長可達60厘米,與四川盆地常見的早侏羅世蜥腳類足跡群具有一致性。小型基幹鳥臀類恐龍留下的活動痕跡中,部分步跡長度僅6至7厘米,但步幅相對較大,推測其曾處於奔跑狀態。

圖為蜥腳類恐龍足跡。(受訪者供圖)

  在這些足跡中,一組僅保留兩趾痕跡的足跡最引人關注。研究團隊認為,這些足跡可能是三趾型恐龍在奔跑或“蹬踏”時僅留下兩趾的前端劃痕,而非由真正的二趾型恐龍所致。由此判斷,在一定條件下,三趾型恐龍完全可能留下“類二趾”印跡——這對未來鑒定早期恐爪龍類足跡具有重要意義,也為解釋全球範圍內“疑似二趾印跡”提供了新的參照。

圖為二趾型恐龍足跡。(受訪者供圖)

  據悉,這些被發現的足跡化石目前都保存在原地,部分保存精美的二趾型足跡通過三維掃描和3D打印製成的模型將在位於廣西南寧的恐龍奧秘科學館對公眾展示。

  邢立達&&,此次新發現豐富了貴州早侏羅世恐龍動物群的研究。隨着更多足跡點被勘查,仁懷地區有望成為研究中國早侏羅世恐龍活動的重要窗口。(記者魏夢佳、鄭明鴻)

【糾錯】 【責任編輯:谷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