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第一階段6G技術試驗,形成超過300項關鍵技術儲備,資本加速布局6G生態……儘管6G網絡預計將在2030年開始部署,但我國6G産業布局正加速鋪開,呈現政策護航、技術攻堅、資本活躍的特徵。業界形成共識:6G已經進入從實驗室構想走向産業落地的關鍵期,全面賦能千行百業與大眾消費市場,有望成為“十五五”期間新的經濟增長點。
技術試驗進入新階段
不久前,業界首個面向6G的多站多智能超表面(RIS)組網試驗在北京延慶完成,為6G廣覆蓋與無縫銜接技術發展提供了創新路徑。中國電信研究院相關負責人&&,通過RIS即插即用、按需部署的方式,可以有效滿足6G直播、智慧巡檢等場景的業務連續性要求。
這是我國6G技術試驗進入新階段的一個縮影。日前舉辦的2025年6G發展大會,傳遞出我國6G發展的最新進展:目前我國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6G技術試驗,形成超300項關鍵技術儲備。業界普遍認為,6G作為新一代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將突破傳統移動通信範疇,實現通信與智能、感知、計算、安全等深度融合。
“6G將向更強性能、更高智能、更廣覆蓋等發展演進,催生通智融合、通感融合、星地融合等新場景。同時,6G將從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擴展到與人工智能、衛星互聯網等的跨域融合,實現人、機、物、智能體的全面高效聯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
面向這一全球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政策端、産業端協同發力,加快6G前瞻性研究和部署,取得積極進展。
記者獲悉,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體系化推動6G系統設計、網絡架構和關鍵技術等創新研究,廣泛開展6G技術徵集。此外,我國匯聚國內外産業鏈上下游百餘家單位合力,組織全球主流設備企業全面參與6G技術試驗,協同推進6G創新發展。6G推進組與歐洲6G-IA、韓國6G論壇等組織深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動6G技術研發和商業模式探索等。
“今年是6G標準化研究全面啟動之年,6G發展正處於技術創新加速演進、産業方向愈發清晰的關鍵階段。”張雲明&&。面向未來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要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融合技術方案研究,一體推進技術研發、標準研製、試驗驗證、應用培育等工作,為6G標準化産業化奠定堅實基礎;深化移動通信産業和關聯産業融合創新發展,強化資源集聚和産業協同;發揮應用牽引作用,前瞻布局和培育6G融合應用産業生態。
終端創新成産業抓手
6G手機什麼樣?從2G、3G時代的功能機,到4G、5G時代的智能機,移動通信每一代演進無疑都與終端能力的顯著提升緊密相伴。業界普遍認為,終端的創新突破將成為推動6G産業落地的核心抓手。
“6G能否成功,不僅取決於網絡能力,更體現在終端的表現上。用戶才是最終評判者。”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認為。
在業界看來,6G手機大概率是內置端側大模型的AI手機,之後還將出現功能更強的智能體手機。而目前我國主流手機廠商都已悉數推出AI手機産品。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的報告預測,2024年全球AI手機佔智能手機出貨量的比例為16%,到2028年,這一比例將增長到54%。
6G手機給人們帶來的體驗也將産生顛覆性的變化,最直觀的感受是從5G時代的“觀看視頻”變為“進入視頻”,從遠程溝通變為場景共處。“AI+XR(擴展現實)有望成為6G的重要驅動力。”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指出。
因此,6G終端將不僅僅是手機,而是向着多種智能設備協同的趨勢演進,包括眼鏡、耳機、手錶、自拍桿、智能家居等。同時,車載終端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未來汽車將不僅是交通工具,更將是移動的無線樞紐,成為6G終端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6G終端還將包含無人機機載通信終端、直連衛星終端等。
“未來的6G終端不僅是通信工具,更是具備端側AI能力、支持虛實融合的智能中樞。”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大中華區總裁斯寒指出。
工業領域更是6G終端創新的重要場景。鄔賀銓認為,智能體工業模組將成為6G時代關鍵應用之一,包括設備故障診斷、全廠調度等能力,都將通過智能體工業模組實現。
全球終端産業鏈在6G時代將迎來重塑。從高性能芯片、顯示屏、內存等關鍵器件,到操作系統、大模型等根技術,再到辦公、娛樂、購物等各種應用,産業鏈上下游都將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我國三大運營商,華為、中興等企業都已在6G産業鏈展開布局,英偉達、沃達豐、蘋果、三星等國際企業也在加碼6G投入,全球6G産業競賽已悄然拉開帷幕。
為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未來需以終端創新為抓手,打造6G發展新生態。”鄔賀銓強調。
多方布局萬億級市場
北京&&6G科技創新與産業培育行動方案、上海提出加快培育6G等未來産業、湖北推動成立鏈主企業聯投的6G産業發展聯盟……各地已在加緊布局6G生態。
在北斗時空信息産業集群加速崛起的湖南株洲,衛星製造企業賽德雷特看好“十五五”期間6G産業“星地融合”的發展機遇。賽德雷特企劃主管賀軒告訴記者,“在技術升級上,我們主要在做三件事來響應國家戰略:一是像造汽車一樣造衛星;二是把衛星做得更聰明、更可靠;三是讓衛星數據更好地用起來,比如通過北斗+AI的融合,服務於智慧城市的違建監測、農業的病蟲害預警、環保的動態監管,讓天上的衛星能力真正落地解決地面的實際問題。”
“6G空天地一體化需覆蓋應急、生態、工程等場景,中科天智已在應急、工程管理(4D數字孿生)、生態監測驗證需求,未來可向海洋應用、低空經濟等領域延伸,對接萬億級‘星地融合’市場。”衛星創新應用技術研發商中科天智運控(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韌向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也在加速布局6G産業。上市公司動作頻繁,紛紛通過並購等舉措加速行業整合。
業界專家提醒,6G並非5G的簡單演進,在技術、市場、生態等方面仍任重而道遠,行業發展需循序漸進,形成“5G-A與6G協同發展、互為支撐”的産業增長極。(記者 吳蔚 郭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