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群人”與“一座城”的雙向奔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9 10:15:4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北京:“一群人”與“一座城”的雙向奔赴

字體:

  近2000個“友好場景”遍佈全城,一封封“城市家書”寄往全國,“小哥上大學”項目陸續開班,優秀騎手擔任“副樓長”隨手做公益……在北京,日夜穿街走巷的“小哥”們,正感受着這座千年古都的溫度與善意。同時,隨着他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小哥”們也從“過客”逐漸成為共建“力量”。

  “小家”與“大家”、“一群人”與“一座城”,這裡的雙向奔赴,正在為超大型城市社會治理探索“暖新路徑”。

  打造暖“新”服務 接通治理“斷點”

  今年8月,一批綜合街鎮、網點站點及&&企業多方意見推選出的新就業群體優秀代表,收到北京市海淀區頒發的“車騎先鋒”徽章,同時一封封“城市家書”被寄往“車騎先鋒”們的家鄉,以表彰他們為城市運行作出的積極貢獻。

  “‘城市家書’是海淀區加強與新就業群體家鄉&&的新探索,通過加強兩地常態化交流,共同做好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工作。”北京市海淀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區委“兩新”工委書記王世松説。

  在北京市石景山區今鼎時代廣場北側停車場處,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中服務設施“樣樣俱全”:座椅排列齊整,配備空調、飲水機、微波爐等常用設備,“小哥”們不時進出打水,或在此聊天吃飯。

  如今,這樣能夠歇腳、飲水、躲雨的“暖新驛站”在北京市各區已隨處可見。2024年以來,北京市聚焦進門“第一公里”和配送“最後一公里”,在新就業群體工作集中區域,建設友好社區、友好商圈、友好樓宇等友好場景,因地制宜打造了1.42萬個服務陣地。

  “小哥”們持續感受到的新變化,正是北京市主動探索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創新成果的縮影。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以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為主體的新就業群體日活總數約33萬人。“北京市在社區、商圈、樓宇、園區等新就業群體工作的場景中,積極統籌各方資源力量,為新就業群體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便利和服務,幫助滿足進門、停車、用餐、休息、勞動權益保障等需求,充分營造友好社會氛圍。”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四處副處長蘇麗珠説。

  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市委“兩新”工委書記唐行安介紹,近年來,北京市以首都“友好之城”建設為主線,在黨建引領下,以解決新就業群體急難愁盼需求為關鍵,注重源頭端解決矛盾糾紛、築牢權益保障底線,系統性完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將新就業群體緊緊團結凝聚在黨組織的周圍。

  從“旁觀者”到“參與者” 撬動基層治理“新”力量

  今年4月的一天,北京狂風不斷。快遞員王志奇在派件途中發現海淀區甘家口街道某小區一處電線垂挂在半空,他立刻掏出手機,通過社區微信群上報險情,並停留在原地不時提醒路人繞行。在甘家口街道,通過“小甘哥”隨手拍隨手報的方式,已累計排除260余件安全隱患。在朝陽區,不僅多名優秀騎手擔任“副樓長”,還組建“小哥大愛”“美井騎士”等72支志願服務隊,年均參與基層巡查、文明宣傳、應急響應等治理活動超萬人次。

  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哥”正從“城市過客”變為“共建力量”。據介紹,北京市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突擊隊、黨員紅旗車隊等,引導黨員立足崗位作貢獻,充分激發新就業群體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建立新就業群體黨員、&&企業黨建指導員常態化&&群眾機制,將意見建議及時向行業部門、屬地街鄉和&&企業反映;鼓勵新就業群體到黨群服務中心報到,開展“隨手公益”,通過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擔任“副樓長”“網格員”等方式參與基層治理。

  當前,“小哥”們在成為基層治理“新”力量的同時,更多“暖心”舉措也助力他們融入城市生活,收穫到更多歸屬感和獲得感。北京市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會保障問題納入2025年接訴即辦“每月一題”,推動解決重點問題,今年以來,12345熱線涉新就業群體月度投訴量從高峰時的8000余件下降至2000余件。

  “要讓數量龐大的外賣騎手成為收入穩定、工作幸福、老有保障的新就業群體。”京東集團有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京東外賣全職騎手已突破15萬人,自2025年3月1日起,京東開始為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個人所需繳納部分,全部由京東承擔,確保騎手現金收入絕不會因為繳納五險一金而減少。此外,全職騎手可享受法定假期、年假、家禮、體檢、帶薪病假、愛心基金等多項權益和福利。

  探索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北京路徑”

  此前,在北京從事快遞行業十餘年的張代雷正式成為一名共産黨員。隨着黨建工作的深入,新就業群體中涌現出大量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個體。北京市創新機制,通過建立行業、企業、屬地黨員三方聯合培養機制,不斷拓寬新就業群體推優入黨方式,提高了黨組織在新就業群體中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近年來,北京市以“多元友好”“全面提升”“深度融入”三項行動計劃為抓手,大力推進首都“友好之城”建設,一手抓政治引領,一手抓服務管理,探索形成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新機制。

  ——摸清底數、織密組織網絡,把新就業群體納入城市基層黨建格局。北京市建設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充分發揮行業、屬地、企業三方力量,摸清人員底數,掌握基本情況。同時,積極探索企業總部直建、線下點隊單建、屬地兜底聯建等黨組織組建方式,組建新就業群體黨組織182個、群團組織900余個,讓黨組織“扎根”、黨員“歸隊”。

  ——抓好思想政治引領,靈活開展組織生活。北京市在線下快遞園區、商圈市場等新就業群體聚集點位,依託街道社區(園區)黨群服務中心、企業黨建陣地等資源,利用晨會例會、業務培訓,多形式靈活開展組織生活;線上通過智慧黨建&&、微信、工作App等載體渠道,運用“學習強國”“紅色學堂”等學習資源,讓新就業群體黨員隨時隨地參與學習。

  ——挖掘培養先進典型,形成“頭雁”引領示範作用。北京市建立健全新就業群體典型推樹機制,積極推薦優秀新就業群體代表作為“兩代表一委員”、勞動模範、青年榜樣人選,提升榮譽感和認同感。

  北京市委社會工作部有關負責人&&,將始終聚焦基層群眾的關切,持續提升新就業群體政治引領與服務管理,壓實行業管理部門“管領域管人群”責任,提升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質效。同時,積極引導新就業群體成為超大城市建設和治理的磅礡新力量,不斷增強他們的獲得感、榮譽感、歸屬感,探索形成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的“北京路徑”。(記者 吳文詡 馬曉冬)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