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清華大學産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訊聯合編制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5》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在評估排名前10強城市(都市圈)中,北京得分連續4年位列前三,處於第一梯隊;粵港澳大灣區由第6位躍升至第4位,處於第二梯隊領先位置,在前10強城市(都市圈)中進步最為顯著;上海則處於第三梯隊,排名第10位。
總的來看,此次排名中,歐美城市整體實力強勁。美國城市(都市圈)在頂尖梯隊中佔據主導地位,在全球前25名中佔據11席;歐洲擁有穩健的中堅梯隊,近三分之二的歐洲城市(都市圈)位處第二與第三梯隊;亞洲則展現出較強的集體崛起態勢,在全球百強城市(都市圈)中佔36席,規模上位居三大地區之首。北京、粵港澳大灣區、東京、上海、首爾、新加坡、京都—大阪—神戶等7個城市(都市圈)躋身全球前25強,形成強大的頭部引領效應;20個亞洲城市(都市圈)排名實現提升,顯著高於北美洲(11個)和歐洲(10個)。
報告顯示,中國創新城市在全球創新格局中的優勢持續增強。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和上海三大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穩居前十,持續領跑全球創新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在科學中心維度首次登頂,粵港澳大灣區在創新高地維度躍升至第2名,僅次於舊金山—聖何塞。中國共有21個城市(都市圈)入圍全球百強,總量僅次於美國(24個)。14個中國城市排名上升,其中,排名在全球26位至50位的南京、杭州和武漢提升顯著。
據悉,《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5》採用科學中心、創新高地、創新生態三個維度共計30個指標,對113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參評城市和12個微型科技創新中心參評城市進行評估。此次報告重點關注量子科技和可控核聚變兩大前沿競爭焦點,旨在揭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未來競爭潛力及面臨的風險挑戰。
【糾錯】 【責任編輯:朱家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