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培訓坑老亂象該休矣-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3 08:37:34
來源:北京青年報

AI培訓坑老亂象該休矣

字體:

  “超火AI培訓,老年也能第二春”“零基礎入圈AI”“打造爆款賬號,迅速變現”……這些充滿誘惑的廣告語,來自網上AI培訓機構。據媒體報道:近來有讀者反映,遇到“坑老”新騙局——打着AI培訓的旗號,實則設圈套、賣高價。不少渴望通過學習新技術追趕時代潮流的老年人被拉入騙局。

  從報道來看,這些騙局的劇本高度雷同:先以“免費體驗課”為誘餌,用“老年朋友也能輕鬆上手”“學完就能賺錢”的話術製造焦慮,再通過虛假高收入截圖和“名額有限”的飢餓營銷,誘導老人交完首期學費後續費。更諷刺的是,當老人們發現所謂的“一對一教學”實為200人大群授課,而“AI工具使用”不過是重復“激活賬號”的操作時,維權之路早已被“保密協議”和“部分退款”的條款堵死。

  騙局的本質在於將技術紅利異化為收割工具。AI本應是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橋梁,卻被包裝成“零基礎月入過萬”的暴富神話。短視頻&&從業者透露,AI生成內容因違背原創原則,實際收益僅幾元至十幾元,而培訓機構卻用P圖軟體偽造“日入千元”的案例。這些機構深諳老年人的心理弱點:他們既渴望證明“老有所用”,又擔心被時代拋棄,於是用“職業第二春”“思維活躍度”等話術製造雙重焦慮。

  &&責任的缺位,為騙局提供了溫床。儘管《網絡主播行為規範》明確要求審核主播資質,但一些個人虛構的身份仍能通過審核。此外,當老人要求退款時,&&客服往往以“私下交易”為由推諉責任,卻對培訓機構在直播間“日入萬元”的話術視而不見。&&本應通過關鍵詞監測和交易追溯識別騙局,但個別&&的審核機制和退款通道形同虛設。

  當AI工具被簡化為“複製粘貼”的話術,當“打造爆款賬號”淪為割韭菜的噱頭,技術本身的價值已經扭曲。老人熬夜學習的“變現技巧”,不過是教人如何用AI生成低質內容騙取&&流量;一些機構承諾的“高分成”,實則是讓老人成為違規內容的“數字勞工”。這種行為不僅損害個人合法權益,還會引發社會對AI的信任危機。

  破解困局,需要構建“技術-法律-社會”的三重防護網。法律層面,應明確將虛假的“AI培訓”納入詐騙範疇,對機構實施“黑名單”制度;&&層面,須建立涉老課程專項審核機制,對“零基礎”“高收益”等關鍵詞進行預警;社會層面,社區應聯合老人的子女開展“數字反詐”教育,用真實案例拆解騙局話術。真正的技術賦能本該是讓老人生活得更好,而非讓他們淪為流量經濟的犧牲品。

  技術本無善惡,但人心有。在這個銀發族觸網率快速增長的時代,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尊重老年人學習、生活的需求,更好保護他們數字權益的互聯網生態。唯有如此,技術才能成為照亮晚年生活的光。(皖中客)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