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達到第一個氣候臨界點-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6 08:30:46
來源:科技日報

世界達到第一個氣候臨界點

字體:

  根據來自23個國家87個機構的160名科學家共同撰寫併發布的《全球臨界點報告》,世界達到第一個氣候臨界點。報告稱,隨着全球變暖突破1.5℃的臨界閾值,世界正迅速逼近一系列災難性臨界點,其中溫水珊瑚礁大規模死亡已成為首個顯著標誌。這意味着人類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氣候現實”,即地球多個關鍵系統的穩定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

  報告警告稱,目前全球氣溫已上升約1.4℃,而溫水珊瑚礁的熱臨界點中心估計為1.2℃,範圍在1℃至1.5℃之間,這意味着它們已實質性地跨越了不可逆轉的臨界點。即便能將升溫控制在1.5℃以內,珊瑚礁也幾乎確定(超過99%概率)將大面積消失。而這一生態系統支撐着近10億人的生計以及四分之一的海洋生物多樣性。

  同時,人們正站在更多臨界點的邊緣:格陵蘭和南極冰蓋的不可逆融化將導致海平面長期上升;亞馬孫雨林因氣候變化與森林砍伐的雙重壓力,可能在升溫達1.5℃時開始大面積枯死,影響超過一億依賴其資源的人群;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則面臨在升溫低於2℃時崩潰的風險,這將擾亂全球氣候模式,導致西北歐冬季更寒冷、西非和印度季風減弱,並威脅全球農業産量與糧食安全。這些系統一旦越過臨界點,其變化將是突然、劇烈且不可逆的,而當前國際治理體系和氣候協議並未為此類風險做好充分準備。

  面對這一緊迫局勢,報告強調,避免最嚴重後果的關鍵在於立即採取前所未有的緊急行動。每一度升溫,每一年停留在高溫狀態,都會顯著增加觸發更多臨界點的風險。因此,減排必須加速,同時擴大可持續的二氧化碳去除規模,以實現快速降溫。

  報告也提出一條充滿希望的出路:通過觸發“積極的臨界點”,推動社會技術系統的自我強化轉型。近年來,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電池儲能和熱泵等綠色技術的普及已顯示出積極跡象。這種變革不限於能源領域,在農業、交通、城市和森林管理等相互關聯的系統中,若能實施協調政策,便可引發連鎖式的積極轉變。

  此外,社會態度的轉變也在加速:公眾對氣候危機的擔憂持續上升,少數先行者的行動足以帶動更廣泛群體的行為改變。生態系統恢復、可持續消費模式的推廣等,同樣可觸發自然與社會系統的正向反饋循環。

  世界自然基金會英國分會首席科學顧問邁克·巴雷特博士&&,溫水珊瑚礁的崩潰是警鐘,若不立即採取果斷行動,亞馬孫、冰蓋和洋流的喪失將帶來真正災難性的全球後果。然而,解決方案依然可及。各國必須展現政治勇氣,以公平、包容的方式推動變革,確保轉型過程惠及所有人。(記者張夢然)

【糾錯】 【責任編輯:朱家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