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第十五屆全運會和殘特奧會火種採集儀式舉行。本次火種的“源火”來自南海北部水深1522米處的可燃冰,是全球首次“深海採火”。
體育盛會也是科技盛會,許多新技術、新産品在這裡“爭奇鬥艷”、各顯神通。本屆盛會的三組裝備——火炬“綻放”、火種盆“星火築夢”和火種燈“鼎盛同心”,以科技之光融合藝術之美,彰顯體育盛會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的獨特魅力。
從開幕燈光更炫、轉播畫面更清晰,到比賽更公平、城市更有活力……縱觀近年來的體育盛會,科技創新已深度嵌入賽事的諸多方面,成為觀眾、運動員、産業發展的“奇兵”。
對於觀眾而言,科技讓參與賽事更加“絲滑”。大型賽會不可避免會遇到買票難、排隊難、出行難等問題。在科技手段面前,這些問題迎刃而解——證件、門票、交通、支付被歸併成一串加密代碼,排隊等候時間大大降低,觀賽過程更為舒心。同時,借助科技創新,觀眾還可以深入體驗到盛會的精彩。比如本屆盛會開幕式將綜合運用各類聲光電及智能控制技術輔助藝術創作,採用虛擬現實、高清視頻等數字技術手段,讓觀眾身臨其境感受體育盛會的活力。可以説,科技手段正努力把看不懂、聽不清、排隊久等傳統觀賽痛點逐步去除。
對於運動員而言,科技讓“公平”有了可驗證的手段。在第十五屆全運會足球項目核心賽場深圳市體育中心,4207個信號天線與1767個無線AP(接入點)設備構建的全域“感知網”,結合5G技術形成賽場“智慧大腦”,以毫秒級效率支撐賽事運行,成為裁判員、運動員與工作人員的“精準助手”。新興技術的參與將人為干預的空間壓到最小,有效保障了比賽公平性。
科技也在改變體育産業的生態。科技創新的應用,讓體育盛會也成了重要技術的驗證場景。能讀懂指令、自主導航的智能輪椅控制器,宛如貼心的“出行夥伴”;AI導盲眼鏡,將誤差率控制在極低的0.1%以內……眾多科創企業將賽場及其周邊配套當成了“大型試車場”。如果技術被驗證可行,就有可能被市場認可,成為創新“黑馬”。用體育場景驗證前沿技術,用技術紅利反哺體育産業與城市,這一生態也在加速構建。
體育盛會和科技創新,都在追求更高目標。兩者深度融合,將碰撞出更為絢爛的火花。(作者/龍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