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互聯網創新築深護城河-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26 08:13:15
來源:經濟日報

為互聯網創新築深護城河

字體:

  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1%,增速較前5個月提升2.2個百分點。這一上揚曲線,是5G新通話、直播短視頻、雲游戲等新興業務蓬勃發展的結果,也是大模型應用與人工智能終端協同演進所激發的深層活力。數字消費需求持續釋放,移動流量連續6個月兩位數增長。我國互聯網行業正以創新為槳,在實體經濟的大潮中破浪前行。

  亮眼增速之下,硬核創新正成為行業穿越周期的壓艙石。上半年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研發投入逆勢增長,傳遞出明確信號:頭部企業正將戰略重心從流量爭奪轉向底層攻堅。操作系統、數據庫、推理芯片與大模型等硬科技領域,正吸引着前所未有的資源投入。千億元級資金涌入雲與AI基礎設施建設,通義千問等國産大模型實現全尺寸開源並服務大型企業與機構,行業競爭邏輯從規模擴張轉向技術深挖,以創新構建應對不確定性的護城河,在降本增效中開闢第二增長曲線。

  創新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會在産業核心領域充分展現。生成式人工智能備案服務數量迅速攀升,國産大模型在參數規模和多模態能力上持續突破的同時,更在工業、金融、醫療等關鍵領域紮下根須。冶金行業首個大模型&&將金相分析準確率推升至95%以上,智能風控實現秒級信貸審批,醫療AI將新藥研發效率提升數十倍——這些並非技術噱頭,而是車間、實驗室與金融機構中真實發生的效能革命。互聯網企業憑藉深厚的數據積累與場景理解力,正成為大模型價值轉化的關鍵樞紐,推動AI蛻變為賦能千行百業的核心生産力。

  技術的突破與對産業的賦能,最終會在市場環境中取得實際成果。上半年網上零售額穩健增長8.5%,即時零售“新消費之火”的點燃,源於多重動力共振:政策與&&促銷形成合力,釋放消費潛力,“人工智能+消費”重塑體驗,智能導購與虛擬試衣間等場景創新涌現,更值得矚目的是“情緒消費”新勢力的崛起,滿足情感需求的品類用戶規模突破3億。即時零售從餐飲向美粧、藥品乃至旅行領域擴展,&&整合構建全場景消費生態,不僅激活了更廣闊市場,延伸了實體商業半徑,更在物流、倉儲、數字運營等領域創造了豐富的就業崗位,為經濟大盤注入穩定力量。

  但是,行業前進之路並非一片坦途。算力成本高企與區域分佈失衡構成創新迭代的硬約束,技術向産業核心環節滲透不足,數據要素流通的制度性障礙制約着“數據富礦”的價值釋放,區域數字鴻溝及中小企業技術採納壁壘亟待彌合,底層技術自主生態成熟度與全球領先水平的代際差更需加速追趕。這些深層挑戰呼喚更系統、更深遠的突破路徑。

  築牢算力根基成為支撐創新爆發的首要命題。需加快推進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優化能源指標分配,優先支持綠色低碳、高能效數據中心落地;積極推動區域與行業算力資源共享&&發展,通過規模效應和靈活調度降低中小微企業算力門檻;同步探索新型計算架構研發,為未來海量需求提供技術儲備,讓算力成本不再成為創新的“攔路虎”。

  更深層次的賦能,在於打通技術與産業的“任督二脈”。需加速推動AI大模型及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製造、現代農業、城市治理等領域的規模化、深層次滲透,着力構建安全可信、權責清晰的數據要素流通與交易體系,激活沉睡在各行業的“數據富礦”;重點支持瞄準良品率提升、工藝流程優化、供應鏈韌性增強等産業核心痛點的“硬核”應用開發,讓技術創新真正轉化為車間和實驗室裏的突破。

  還應鼓勵大型&&企業開放共享基礎性AI工具與雲資源,打造面向中小企業的低成本“AI即服務”生態;大力扶持輕量化、行業精調模型開發,降低技術採納複雜性。協同構建覆蓋産學研的區域技術服務中心網絡,提供諮詢、培訓與方案對接,讓技術紅利惠及産業鏈最末梢。加強中西部及欠發達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互聯網資本關注地方特色産業數字化,培育具有地域辨識度的數字新業態。

  (張林山 作者係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研究員)

【糾錯】 【責任編輯:冉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