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海關總署等 製圖:蔡華偉
轉體、伸展、揮舞手臂……走進安徽蕪湖鳩江區的埃夫特智能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交付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批進行“上崗”前最後測試的工業機器人。一旁的一條生産線上,搬運、配對、組裝,工人默契配合,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台機器人從這裡下線。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機器人生産國,今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産量同比增長35.6%。
“我們現在每個月要完成2000&左右的生産任務。”埃夫特生産管理負責人張飛介紹,“5年前,公司一年的銷量也才這麼多。”
“去年機器人銷量為1.6萬台。今年上半年,銷量就達到1萬台左右,全年預計能突破2萬台。”埃夫特弧焊産品總監尚旭冉介紹。
4年銷量翻三番,今年仍有望保持超25%的高增速,如何做到的?
“先前,我們的産品更多銷往光伏企業。近幾年,根據市場需要,我們還研發和生産了適合汽車、家電等製造的機器人産品。”在埃夫特副總經理張帷看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帶來新能源汽車、電子産品、家電等銷量大幅上升,推動相關企業擴大生産規模、提升生産效率,給埃夫特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國家持續推動製造業智能化改造,下游企業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旺盛,公司有了更大的市場。
對此,錢潮智造(蕪湖)有限公司設備部門負責人湯連生深有感觸。
錢潮智造主要生産汽車等速驅動軸零部件。車間內,搬運機器人在産線與物料庫間穿梭,有條不紊地執行着搬運任務。“這63&搬運機器人中,有58&産自埃夫特。”湯連生介紹,公司先前購買進口搬運機器人,價格高,為尋求替代,來到16公里外的埃夫特,買了一台國産機器人作對比。
“測試結果顯示,國産機器人的穩定性、可靠性不比進口的差,價格卻便宜40%以上。兩家公司離得也近,有任何問題,解決很迅速。”湯連生説,新建車間時,錢潮智造果斷從埃夫特採購一批機器人,“如今,不止我們蕪湖工廠,集團在其他城市的工廠也用上了國産工業機器人。”
“提高産品性能,實現國産替代,離不開産業鏈上下游合力攻關。”埃夫特&&産品總監章林介紹。齒輪輪係傳動結構的機器人關節設計,曾是國內生産高性能工業機器人面臨的一大技術瓶頸。埃夫特與一家上游關鍵零部件企業共同研發,耗時14個月解決了這一難題。如今,使用該技術的機器人已大規模投用到比亞迪、賽力斯等國內新能源車企的産線中。
去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市場份額躍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長61.5%,這其中也有埃夫特吸收轉化、向外發展的身影。
車間內的生産線上,6&噴塗機器人配合2&開門機器人,對車身內外進行模擬噴塗。
“這是我們去年搭建的汽車涂裝測試驗證線。”張帷介紹,“我們收購了有30多年噴塗機器人研發歷史的意大利CMA機器人公司,用兩年多時間完成技術消化。這些噴塗機器人就是我們在此基礎上研發的。”這款機器人不僅在國內的軌道交通、乘用車、汽車零部件等行業批量應用,還走出國門,受到意大利汽車企業瑪莎拉蒂、阿爾法·羅密歐等國外企業的青睞。
“僅6月份,我們就向客戶交付了100多&噴塗機器人。”張帷説,30公里外,年産能可達10萬台的機器人超級工廠正加緊建設,新工廠將探索智能機器人裝配機器人的模式,讓“機器人造機器人”逐漸變成現實。(記者 李俊傑)
本期統籌:韓文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