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嘉興馬拉松比賽上,宇樹科技機器人在現場同觀眾互動。 章勇濤攝
智澄英達研發的智能複合型人形機器人TR4正在進行化學試驗。 智澄英達供圖
由浙江大學機器人研究院和杭州市余杭區海創人形機器人産業創新中心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在彈奏鋼琴。 本報記者 竇 皓攝
二〇二四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製的“領航者”正在為觀眾發放禮物。 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供圖
如今,人形機器人正在探索應用到日常生活場景中。在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的街頭,搭載國産大模型的智能警務機器人“濱小新” 已經可以開展巡邏任務。它不僅配備了防爆安檢功能,還可以提供一些應急求助的服務。
早在2017年,浙江便印發了《浙江省“機器人+”行動計劃》,着眼於推進機器人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應用和機器人産業的發展。從馬拉松賽道上的人形機器人躍躍欲試,到人形機器人跟着民警進行巡邏……一批批來自浙江的“人形機器人”正開闢無限可能。
深耕研發提升前沿技術
蛇年春晚,一段人形機器人穿着紅棉襖轉紅布、跳秧歌的視頻被廣為傳播,它們不時變換隊形、舞動身體,還會多角度轉手絹、耍花活,引來觀眾們的陣陣喝彩。
這些是來自杭州宇樹科技的H1型機器人,他們自帶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導航、多智能體協同規劃、先進組網方案以及全身人工智能運動控制等高科技,不僅能精準跟上音樂節奏,更能實時調整動作,確保步伐穩健、動作整齊。
“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成熟,讓人形機器人有機會進化出真正智能的大腦,變成有自主感知、決策、執行能力的智能體。”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説,“我們已經打開了人形機器人的新産品線。隨着技術的進步和優化,人形機器人的價格會像目前公司熱銷的四足機器人一樣,向消費級靠攏,用科技創新點亮消費新場景。”
在宇樹科技樓頂測試空間,研發人員一邊操控遙控器,一邊對一款人形機器人進行算法升級後的演練:機器人可以在各種障礙物的干擾下穩步前行,還可以實現流暢的舞蹈表演和武術動作,從扭腰、交叉步到複雜編舞,行雲流水。
“通過深度學習與強化學習模型,機器人能實時解析舞蹈動作,並自主調整關節扭矩與運動軌跡,實現動作的連貫性與穩定性。”王興興説,算法開源適配與動捕數據優化,使機器人能快速學習任意舞蹈風格,甚至根據音樂節奏即興調整。
如今,宇樹科技擁有超180項國內外專利,其中授權專利超150項,覆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運動控制和感知等多個領域。宇樹機器人的部分核心零部件,如電機、減速器、編碼器等,均為自研自産,可以更好地控製成本和産品的性能質量。
除了企業自身的研發投入,協同創新也至關重要。
走進位於寧波市海曙區的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人形機器人“領航者”握着指揮棒,雙手自然揮舞,仿佛一個交響樂指揮家,動作絲毫沒有卡頓。“我們採集音樂家的動作映射到機器人,通過關節性能和算法融合提升,我們解決了機器人高動態精準控制難題。”創新中心技術總監許學成説。
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是省級創新&&,由寧波市政府與多家知名企業聯合共建,專注於人形機器人的核心技術研發。如今這裡已經集合了上百位科研人員,其中大多為算法工程師和機械工程師。“要讓人形機器人在更多場景裏得到應用,必須加強它的協調能力,我們希望能夠通過學科融合,將機器人在各個場景積累的算法集成到一個‘大腦’中,讓人形機器人運動更敏捷更聰明。”許學成説。
去年9月,《浙江省人形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印發,前瞻布局和加快推動浙江人形機器人産業創新發展。今年,杭州提出支持人形機器人企業建設各類研發機構和創新聯合體,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補助。從政府到企業到科研機構,持續不斷地投入,助力浙江搶佔人形機器人的競爭制高點。
集群生態健全産業配套
在寧波海曙區,一個人形機器人生産工廠正在施工。預計今年投産後,一條流水線可年産100&人形機器人。除了技術研發,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還承擔着産業鏈整合的功能,與寧波本地多家製造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形成了從研發到生産的閉環。
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為人形機器人提供高精度零部件,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則為其提供核心控制系統……上下游的緊密合作,讓寧波人形機器人産業鏈的競爭力不斷提升,産業生態不斷健全。
“推進人形機器人整機開發的同時,集成各方力量,就電機、減速器、驅動器等核心零部件進行開發,並提供相關的應用場景,更有利於推動人形機器人産業的整體發展。”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
如今,這樣的協作正在浙江全省範圍內展開。
走進位於麗水縉雲的浙江新旭德電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旭德),技術人員正在圍繞人形機器人手臂及膝關節專用伺服電機的研發生産,進行科研攻關。
“最終的成品電機只有手掌大小,但卻是人形機器人身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新旭德總經理徐貴州説,伺服電機通過伺服驅動器進行閉環控制,與內部轉子的編碼器配合,實現精密的定位運動控制,常用於需要高精度控制的場景,技術含量很高。
創立於2020年9月的新旭德,是一家微電機設計製造企業,具備自主研發和生産製造能力,可年産1500萬台微電機,産品廣泛應用在各類家用電器中。
“應用場景從家電配件跨越到機器人關節,看似跨度很大,其實本質是精密製造能力的平移。”徐貴州説,目前公司已和浙江理工大學進行技術對接,將合力攻克人形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關鍵技術。
通過“錯位競爭、優勢互補”的産業布局,浙江推動各地結合自身優勢發展人形機器人相關産業。
杭州和寧波依託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優勢,提升執行控制部件、新型傳感器等關鍵部件供給水平;溫州、紹興、麗水則依託電機和軸承産業優勢,發展人形機器人專用電機等零部件;台州、衢州等地立足自身産業特點,發展精密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新型編碼器……如今,整機、核心零部件、軟體系統等主要環節,基本都能在浙江省內找到産業配套,這種區域協同發展的模式,既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又構建了完整的産業鏈條。
這與浙江深厚的汽車零部件製造基礎密不可分。汽車生産所需的一體化關節、減速器、絲杠等零部件,正是人形機器人“肢體”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年,浙江汽車整車産量達174.2萬輛,新能源汽車産業集群營收突破萬億元。浙江汽車零部件製造全産業鏈,以及背後的龐大産業規模和技術積累,為人形機器人産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貼心服務優化營商環境
去年4月,3名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的年輕人來到蕭山,創立了杭州行思無界科技有限公司。如今,企業已經研發出一款人形機器人——“鐵鐵”,它能夠在複雜的地形“如履平地”,宛如一位“大力搬運工”。
行思無界團隊起初“蝸居”在蕭山區政府附近一幢大樓裏,僅有一間50平方米的辦公室。後來團隊擴充到10個人,辦公室也擴大到了170平方米。
“想要在這樣的空間裏完成研發、組裝、測試等所有環節,還是捉襟見肘,我們一直想尋找一個符合測試條件的大場地。”今年3月,蕭山區委書記孫旭東走訪調研機器人企業,行思無界聯合創始人毛勵珩和團隊提出訴求。
不到1個月的時間,新場地已經找好,毛勵珩和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忙着搬家。“新場地很敞亮,有500平方米,今年我們要繼續‘招兵買馬’,加大研發投入。”毛勵珩對“新家”很滿意,周邊大型商超、星級酒店、國際學校等也一應俱全,功能配套完善,既宜業也宜居。
這是蕭山深入走訪企業一線,為企業紓困解惑的縮影。“我們將積極營造有利於人形機器人産業發展的良好生態,助力企業在事關未來發展的新領域跑出加速度、搶佔最前沿。”孫旭東説,蕭山已經培育打造了機器人特色小鎮,集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0余家,圍繞人形機器人核心部組件、特色整機的研製生産及組裝,形成完善的機器人産業生態。
視野轉向位於杭州余杭區的未來科技城,剛滿“周歲”的企業智澄英達(杭州)科技有限公司不久前發布了一款新型複合型人形機器人——175厘米的標準機身搭配0.7米智能升降系統,這&全能型機器人專為格子式搬運系統環境設計,適用於工業與家庭場景。
去年3月,創始人胡魯輝來到杭州未來科技城,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兩周內便順利落地辦公場地,1個月內公司智澄英達(杭州)科技有限公司順利註冊。同時,在企業融資、人才申報等方面,未來科技城也對他給予幫助。
“現階段有哪些困惑和大家交流?”“有哪些不錯的市場機會可以分享……”在未來科技城菜鳥智谷産業園,包括胡魯輝在內,入駐企業的CEO們每隔1個月就會聚在一起,參加産業園舉辦的企業家社群研討,圍繞經營實戰話題,開展深度學習和討論。
“用心用情服務企業,讓我們在這裡發展安心也順心。”胡魯輝説,當地匯聚技術、人才、場景、資本要素,構建起“熱帶雨林”般創新生態系統,針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需求,打造全面且精準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
杭州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杭州將堅持以“科技創新與産業創新深度融合推進”為主線,通過創新驅動、整機帶動、場景牽引等策略,進一步推動人形機器人産業的持續壯大。
如今,隨着人形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日益豐富,“浙江産”的人形機器人將越來越多地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為社會生産和生活帶來更多的便利與價值。(記者 竇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