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院士 | 用分子的眼光看世界是什麼樣的?-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5/16 09:08:59
來源:新華網

大國院士 | 用分子的眼光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字體:

  “我們整個人體就是一部分子機器,這些分子就構造了一個非常聰明的你。”

  今天,我們採訪的這位院士,他看世界的眼光很特別。他説,用分子的眼光看世界能夠看得更清楚。

  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樣好奇他説的是什麼意思?難道我看到的世界不是最清楚的?用分子的眼光看世界又是什麼樣呢?

  讓我們跟着《大國院士》向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杭州醫學研究所所長、浙江省腫瘤醫院院長譚蔚泓提問,一起解鎖“分子視角下的奇妙世界”。

  分子視角下的我們是什麼樣的?

  譚蔚泓院士認為,人類最沒有被認知清楚的就是我們人體自身,所以我們需要用分子的眼光來看人體。對人體更清晰地了解,為將來的疾病診療提供真正更好的分子,為病人造福。

  他大學本科學的是化學專業,後來一直從事物理化學、生物分析和化學生物等領域的研究。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從分子層面上去看事物。

  現在,他將這種方法應用到醫學領域,提出從分子層面認知生命、了解醫學。“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我們已經可以從分子層面來了解人體細胞。”

  他堅信,用分子的眼光來看醫學才是對醫學、對人類健康的最根本的理解。他希望能以獨特的“分子眼光”,為腫瘤的防治之戰帶來更多可能性。

用分子“武器”如何精準打擊癌細胞?

  在人類與疾病的漫長博弈中,科學家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

  分子醫學深入微觀世界,為我們揭示疾病的秘密。它又如何在癌症的戰場上大顯身手?譚蔚泓院士帶領團隊在癌症的診斷、治療和預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在講這項研究之前,我們先來説説分子醫學。如果將人比喻為一部“分子機器”,生病就意味着“分子機器”的某些部件出了問題。

  傳統癌症治療方法,藥物進入體內,會分不清哪些是癌細胞,哪些是正常細胞,會有“殺癌一千自傷八百”的情況。有沒有更精準的治療方法?譚蔚泓尋找到了一種“聰明”分子,也就是核酸適體,既能殺死癌細胞,又不誤傷正常細胞。

  譚蔚泓院士用幽默的方式解釋分子醫學。他説,將來分子科學家和醫生要做的,就是去訓練一支精銳的“分子突擊隊”,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有力“打擊”。

  分子醫學只有短短30年的發展史,把分子科學和生物、醫學緊密結合,分子科學家還有一段路需要走。現在最迫切的是去弄清楚不同癌症的分子機制。

  真正的抗癌“靈藥”是什麼?

  癌症是個古老的疾病,人類與它博弈長達幾千年。儘管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癌症依舊是全人類的醫學難題。未來,我們能戰勝癌症嗎?譚蔚泓的答案是“能”。

  當被提問“真正的抗癌‘靈藥’到底是什麼?”譚蔚泓開心地笑了。他説,“真正的抗癌靈藥是快樂,快樂的時候使人提升免疫力,快樂的時候使人增強自信心,快樂的時候使人産生更多的多巴胺,産生更多身體內各種各樣分子機制的一種平衡。”

  他建議大家,定期去做癌症篩查,同時也要學習一些癌症知識,掌握一些防癌的方法。

  “沒有一種藥能治療所有的癌症,但快樂的生活方式可以。只要你快樂,得癌的概率是肯定是要降低的,得其他病的概率也會降低,所以快樂才是根本。”譚蔚泓説。

  熬夜、吃外賣、壓力“三件套”和得癌有關係嗎?

  加強早篩、減輕痛苦、降低費用,在癌症防治邁向更精準、更人性化的同時,怎樣不被腫瘤盯上?這個問題是大家最關注的。

  針對“熬夜、吃外賣和壓力讓年輕人被癌症盯上”的説法,譚蔚泓&&,一天到晚吃外賣,看手機的微視頻肯定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導致身體不適症。這些不適症與癌症是不是相關,至少現在沒有足夠數據表明癌症在年輕人身上發病的概率更高。

  譚蔚泓認為,今天人活得更長了,檢測手段更有效了。隨着壽命的增長,70歲以後得癌症的概率也在逐漸增加。

  譚蔚泓始終堅信,現代醫學進步,會讓治療癌症的方法會越來越多。“癌症正在逐漸變成一種慢性病,很多癌症是可以被治療的,甚至有些病人可以帶癌生存,大家不用再談‘癌’色變。”

策劃: 儲學軍 車玉明

統籌: 李曉雲 翁璟

記者: 李由 朱涵 孔令杭

編導: 劉袁媛 於子茹 馬江 郭妍廷

攝製: 夏越嶠 劉廈 宋越 趙梓彤

設計: 戰曉箐

【糾錯】 【責任編輯:於子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