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嗎?
在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上競速騎行——
從廣東珠海出發
經舉世聞名的港珠澳大橋
至澳門、香港,再折返珠海
這就是即將於11月8日在大灣區舉行的
第十五屆全運會公路自行車男子個人賽
2024年11月24日,2024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測試賽舉行,圖為參賽選手在澳門大橋騎行。新華社發(張金加攝)
本屆全運會開創性地
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
但絕大部分賽事
是在三地分別舉行
物理空間上真正“三地攜手”舉辦的
只有明天這場公路自行車賽
2024年11月24日的測試賽上,參賽選手騎行到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西入口(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8日上午9時
全國最頂尖的男子公路自行車手
將從珠海博物館前的情侶路出發
這條濱海大道見證了珠海的浪漫與開放
從海邊小城到創新高地
情侶路是珠海的城市名片
也是無數市民晨跑與騎行的起點
如今它再次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

情侶大道航拍
車手們將沿情侶路南下
循着海岸線前行
不遠處的“日月貝”
——珠海大劇院
如帆起海上
珠海漁女雕塑佇立在海邊
托起明珠
注視着疾馳而過的身影

珠海大劇院(左)與珠海漁女雕像
再往前
車手們將登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
隨後進入澳門賽段
掠過新落成的澳門大橋
這是連接澳門半島與氹仔的
第四座跨海大橋
是澳門標誌性的民生工程
讓居民在颱風天也能從容往來
2024年12月1日拍攝的澳門大橋。新華社發(張金加攝)
順着新橋一路向前
盡頭是氹仔北安碼頭
背靠澳門國際機場
這裡是澳門面向世界的窗口
短暫折返後
車隊將再次穿過大橋人工島
迎着伶仃洋的海風奔向遠方
2023年12月15日拍攝的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眼前的港珠澳大橋
像一條巨龍橫臥海上
全長55公里、連接三地
這是“一國兩制”下
粵港澳三地合作共建的標誌性工程
被譽為
“圓夢橋、同心橋、自信橋、復興橋”
2018年開通以來
已托舉了近億人次的往來便利
2025年10月19日,車輛經港珠澳大橋駛向珠海公路口岸(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這一次
它將見證全國的頂尖騎手
在海天之間競速逐夢
登上大嶼山
香港段的賽道沿着北大嶼山公路展開
遠處是香港國際機場的跑道
前行不遠
就是迪士尼的幻想道
飛行與童話在此交織
恰似香港開放包容精神的寫照
這裡車輪疾馳
與天際線相映成趣
讓世界直觀感受大灣區的澎湃活力
2024年11月28日,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正式啟用後,一架飛機從中跑道起飛。新華社發
返程時
騎手們將繞行橫琴
這座與澳門一橋相連的島
是粵澳深度合作的典範
正成為新興産業與制度創新的試驗區
這裡不僅是金融、科創的新高地
也是體育的熱土
橫琴國際網球中心
曾多次舉辦世界級網球賽事
也是本屆全運會網球項目舉辦地

10月18日拍攝的橫琴國際網球中心(無人機照片)。第十五屆全運會網球比賽在這裡舉行。 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231.8公里的賽程
六次穿越口岸
這不僅是速度與耐力的較量
更是三地協同能力的集中展現
比賽採用“前置查驗+閉環管理”模式
海關、邊檢、安保、醫療、氣象
多個部門實時聯動
三地無縫銜接
科技的運用與機制的創新
讓“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成為可能
2024年11月24日的測試賽上,參賽選手在港珠澳大橋香港段騎行。新華社發(盧炳輝攝)
這條路
既風景壯闊,又飽含深意
從港珠澳大橋的藍海豚島、白海豚島
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天際線
每一段賽道都鐫刻着大灣區的發展故事
當騎手們衝過終點
這場比賽早已超越競技本身
它是大灣區的生動縮影——
速度加快、距離拉近
人心彼此貼近
橋連三地、路通人心
這場“灣區騎行”
將為大灣區協同發展
寫下新時代的注腳

記者:肖亞卓、沈楠、劉寧、王浩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