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水運動最早起源於20世紀初的美國,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上作為一項表演項目亮相,並於1981年成為世運會正式比賽項目。
滑水是一項結合速度、技巧與平衡的水上運動,參與者借助摩托艇的牽引,腳踏滑水板在水面滑行,做出各種翻轉、跳躍等動作。按動力來源與形式,滑水運動又分:尾波滑水、尾波沖浪、索道滑水。成都世運會滑水項目設項即為上述3個分項,賽程為期3天,參賽運動員共88名,男女各44名。
滑水運動的核心裝備主要為專業滑水板和牽引系統。專業滑水板又分尾波滑水板、尾波沖浪板及索道滑水板。尾波滑水板寬大穩定,尾鰭增強控水能力;尾波沖浪板短小靈活;索道滑水板設計輕量化以適配高速牽引。
牽引系統通常指尾波項目中的摩托艇以及索道滑水中的環形索道,為運動員提供牽引動力。
尾波滑水
尾波滑水強調力量與技巧的結合。比賽中,運動員借助船尾波浪在長575米,寬30米,深4米的水域中完成空中翻轉、抓板等高難度動作,每位選手有兩次滑行機會。裁判將根據動作難度、高度、完成度、多樣性評分,得分高者獲勝。
尾波滑水強調力量與技巧的結合。比賽中,運動員借助船尾波浪在長575米,寬30米,深4米的水域中完成空中翻轉、抓板等高難度動作,每位選手有兩次滑行機會。裁判將根據動作難度、高度、完成度、多樣性評分,得分高者獲勝。
尾波沖浪
尾波沖浪的賽道與尾波滑水相同,運動員無需持續牽引,在摩托艇尾浪形成的波浪上自由沖浪。裁判從運動員動作的完成度、強度、組合三項主觀風格類別進行評分,得分高者獲勝。
索道滑水
索道滑水比賽中,每位運動員需自選動作,由總長564米的高空索道系統牽引,在靜水湖面利用八個障礙物道具完成障礙跳躍、繞標競速等動作,總共兩趟滑程。裁判按技巧表現與主觀印象評分,其中技巧表現關注動作水準與多樣性;印象考量滯空時間、駕馭能力、個性風格及動作掌握。最終得分高者獲勝。
“破浪的力量靠勇氣,騰空的姿態靠技巧”。滑水是水上運動的極限交響。它要求運動員在高速牽引下精準控制身體平衡,同時瞬間決策動作組合,兼具爆發力與藝術表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