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動民族風 | 在南海之濱小黎村,看“竹竿舞”如何引客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11/26 09:54:09
來源:新華社

韻動民族風 | 在南海之濱小黎村,看“竹竿舞”如何引客來

字體:

(點擊播放視頻↑↑↑)

海風吹拂,玫瑰芬芳

三亞吉陽區博後村

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外的廣場上

竹竿聲聲舞飛揚

  ↑11月25日,在三亞吉陽區博後村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外的廣場上,當地村民跳起竹竿舞,歡迎賓客的到來。

伴隨着竹竿敲打的咚咚聲

身着民族盛裝的黎族村民

在快速開闔的竹竿間輕盈地跳躍

手上舞動出優美的動作

持竿者高呼“嘿!呵嘿!”

正值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在海南三亞舉辦

前來參觀這個黎族小村莊的賓客躍躍欲試

跳舞者拉起他們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

感受黎族竹竿舞的魅力

  ↑11月25日,一名哈薩克族女士在博後村與當地村民一同跳起竹竿舞。  

  ↑貴州代表團成員在當地村民的帶領下跳起竹竿舞。  

  ↑一名福建代表團成員隨着歡快的韻律節奏跳起竹竿舞。   

竹竿舞又稱“打柴舞”

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

也是黎族的傳統體育運動

起源於對傳統砍柴活動的模仿

  ↑2017年3月31日,演員在琼中縣三月三廣場為觀眾表演竹竿舞。

  ↑2020年11月18日,一場竹竿舞比賽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中學舉行。

每逢“三月三”、黎寨山戀節等重要節日

竹竿舞是一項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

黎族同胞們身着艷麗的民族服裝

歡聚一堂跳起竹竿舞

2006年,黎族竹竿舞入選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2017年3月31日,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在三月三廣場舉行萬人竹竿舞展演,慶祝傳統節日“三月三”。  

  ↑2024年11月4日在位於海南保亭的檳榔谷文化旅游區拍攝的黎族打柴舞表演。

博後村位於三亞亞龍灣旅游度假區西南側

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

和玫瑰谷、紅峽谷等風景點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

大力發展農業和文化旅游産業

  ↑海南三亞市博後村(2020年6月11日攝,無人機照片)。

  ↑11月25日,博後村村民在亞龍灣國際玫瑰谷晾曬可食用玫瑰花。

  ↑2023年6月28日在博後村拍攝的一家旅游民宿。博後村已成為海南省最大的民宿村之一。

  ↑11月25日,一名哈薩克族女士在博後村亞龍灣玫瑰谷游覽。  

  ↑11月25日,一名黎族老人在博後村編織棉線製作黎錦。  

  ↑11月25日,一名青海代表團成員(右)在博後村體驗黎族藤編技藝。  

當地發展特色産業的同時

挖掘黎族傳統體育項目竹竿舞

採擷民族體育之美

利用“民族+體育+旅游”融合發展模式

推廣黎族特色竹竿舞

  ↑11月25日,博後村村民在博後村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外的廣場上跳起竹竿舞,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11月25日,一位村民在擺動竹竿。  

博後村舞蹈隊隊長黎慧嫻介紹

黎族竹竿舞由踩踏、跳躍、轉體等動作組合而成

不僅局限於腳下活動

更是一種全身性活動

可以鍛煉全身肌肉和關節靈活度

如今的黎族竹竿舞吸納了許多新的元素

已經發展成為一種既是文化娛樂

又是體育健身的特色舞蹈

黎慧嫻説

舞蹈隊24名隊員都是本村村民

大家經常聚在一起自編舞蹈

村裏有時也會請專業編舞老師為舞蹈隊編舞

“我們常在村子裏的空地上表演或者排練,

游客加入跳竹竿舞時都感覺非常爽,

一首接一首根本停不下來”

如今

鄉村旅游已成為博後村

産業振興的重要動能

黎族竹竿舞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

 

在博後鄉村振興道路上

傳承百年的竹竿舞煥發生機

讓這個黎族小村獨特的傳統體育文化

彰顯出時代魅力

  ↑11月25日,博後村村民在博後村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外的廣場上跳起竹竿舞,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11月25日,村民在博後村哎岬湖畔歡迎遠道歡迎的客人。  

  記者:張晨 許雅楠 楊冠宇 張麗蕓 劉勇貞

  視頻:許雅楠

  編輯:胡星宇 孫非 杜昕怡 常能嘉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