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跑馬拉松
又擔心摔傷、脫水、暈厥等風險
要是有醫護人員全程陪跑就好了
等等,還能有這種好事?
當然……可以有!
↑北京醫師跑團部分成員合影
他們是跑得最快的醫生
也是醫術最高的跑者
他們在工作上很“卷”
日復一日地堅持跑步
只為以更充沛的精力治病救人
在馬拉松賽道上
他們卻很“佛係”
努力奔跑
並非為了刷新個人最好成績
而是為身邊的跑友保駕護航
他們是一支極其特殊的跑團
北京醫師跑團
↑北京醫師跑團部分成員合影
這支由北京市各大醫院的
1332名醫務人員組成的醫師跑團
成立於2015年11月
最初只有數十名成員
隨着全國馬拉松賽事日益火熱
越來越多醫務工作者加入其中
如今
跑團超過80%的成員是碩士以上學歷
還有407名醫學博士
專業急救水平令人安心
↑北京醫師跑團2024無錫馬拉松戰隊合影
據跑團副團長、北京市密雲區婦幼保健院
兒科副主任醫師張鵬介紹
北京醫師跑團成立的初衷
是幫助更多跑友安全健康地跑步
在全運會馬拉松、上海馬拉松
北京半程馬拉松等大型賽事期間
他們穿着寫有“醫療跑者”字樣的白衣
根據個人配速不同
均勻分佈在各個賽段
只為照顧到更多參賽者
憑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
他們往往能及時發現狀態異常的跑者
並停下腳步施以專業救治
截至目前
他們以醫師跑者身份
參與了185場馬拉松賽事
參與救治各種類型症狀的跑友超過8000次
↑北京醫師跑團成員在馬拉松比賽中為跑者提供幫助
跑步雖是低門檻運動
跑馬拉松卻需要系統科學的準備
跑步過程中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十分常見
即便是像何傑那樣的專業馬拉松運動員
此次在巴黎奧運會上也出現胃部痙攣
他忍着劇痛跑完全程
卻遺憾未發揮出最佳水平
↑8月10日,中國選手何傑在巴黎奧運會男子馬拉松比賽中經過埃菲爾鐵塔。新華社記者 李明 攝
對普通跑者而言
科學指導和及時施救就更加重要
張鵬説
一些非專業人士施救可能存在誤區
比如跑者摔倒未必是因為心臟驟停
也可能是低血糖
這就需要補充糖分而非胸外按壓
此外
一般跑者不會留意到的健康細節
如經常喝功能性飲料會造成蛀牙
跑完後最好多喝水漱口等
也被醫師跑團的口腔科大夫細心發現
並寫到了跑團成員新出的
《醫師跑者的智慧》一書中
他們將實踐經驗與專業知識結合
給予初跑者科學系統的指導
↑北京醫師跑團成員為出現突發情況的跑友施救
張鵬等醫師跑者還發現
馬拉松熱度攀升
也帶來跑友間相互攀比之風
一些跑友為了追求更高的配速
經常會不顧身體健康拼命奔跑
張鵬和同事曾幫助過一名摔倒的跑友
為低血糖、臉部擦傷的他補充糖分
這名跑友起身後卻繼續狂奔
張鵬等人拉不住他
只好一路跟隨
並在其再次摔倒後再次進行施救
最終陪伴他抵達終點
這名跑友事後懊悔不已
與張鵬成為摯友
“我們想告訴跑友
“跑步是為了擁有更健康的身體
在生命面前成績微不足道”
↑北京醫師跑團2024夏季跑步訓練營
與一般跑者相同的是
醫師跑者們也享受跑步的快樂
醫生工作壓力大,經常上夜班
張鵬就經歷過
“壓力大——吃甜食——身體差”的惡性循環
“爬上三樓都氣喘吁吁”
數年前,他開始堅持跑步
體重從180多斤降至如今的140斤
“三高”不治而愈
工作時精力也愈發充沛
↑跑步讓張鵬保持良好的身體和精神狀態
在一次馬拉松賽事上
張鵬接觸到了北京醫師跑團
從而加入其中
“大家都很正能量,在一起經常交流業務”
有時
他們周末去外地參加馬拉松賽事
還會被當地醫院請去參加會診
可謂“跑步、業務兩不誤”
↑北京醫師跑團成員在奔跑途中
像許多成員一樣
兒科專業出身的張鵬會“安利”患者跑步
尤其是針對肥胖、身體素質差的孩子
“叔叔以前是個大胖子,跑步之後身體越來越好”
“小朋友也要多運動哦”
他也會勸説“雞娃”的家長
“運動會讓孩子未來發展得更好”
↑張鵬衝過終點線
張鵬等醫師跑者認為
面對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
要讓自己保持穩定、快樂
堅持跑步無疑是個好的選擇
目前的馬拉松熱度是好事
但各地在賽事醫療保障上
水平參差不齊
賽事主辦方應加強對醫師跑者的重視
讓馬拉松賽事更加安全
讓跑友們真正能夠通過跑步
擁抱健康人生
記者:馬思嘉
部分圖片來源:北京醫師跑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