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指標”看活力——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新觀察-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4 08/16 23:45:52
來源:新華社

“關鍵指標”看活力——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新觀察

字體:

  今年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産總值6.5萬億元,經濟規模依然領跑全國。記者調研發現,儘管上半年經濟增長承壓明顯,但從用電量、工業投資、規上企業利潤、城鄉人口流向、自主品牌出口等經濟指標看,這個“13萬億+”經濟大省正不斷積聚新活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開會議指出,要繼續發揮好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受訪幹部、企業和學者認為,廣東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沉着有力,高質量發展可感可知,信心逐步增強,預期更加積極。

用電量同比增長8.1% 微觀主體展現活力

  今年以來,廣東社會用電量創新高顯示生産活力。據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統計,今年上半年,廣東全社會用電量413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1%。

  南方電網電力調度控制中心高級經理李鵬説,社會用電量保持較高增速,且工業用電量佔比近60%,顯示實體經濟在持續壯大。

  夜幕下,廣州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華燈初上(2024年4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是廣州市黃埔區的用電大戶,公司董事長姚維兵最近在國外連“飛”兩周與新老客戶頻密接觸。他告訴記者,公司産品已出口到美國、德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成為奔馳、寶馬、福特等全球知名車企的智能製造産線供應商,今年前5個月已實現收入7億余元。

  在廣州番禺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拍攝的昊鉑超跑總裝線(2024年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鄧華 攝

  註冊和投資數據顯示經營主體活力。今年上半年,廣州新登記經營主體同比增長6.6%。廣州民間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2.7%,前5個月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48.7%,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53%。廣州市有關負責人説,這既是企業對廣州的看好,也是經營主體活力的顯現。

  實物量指標展現人氣活力。交通運輸部公布的1至6月全國城市客運量數據顯示,廣東客運總量、城市軌道交通客運量分別為59.6億人次、30.8億人次,均居全國之首。上半年白雲機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26.7%。

  首趟運行的佛莞城際鐵路列車停靠東莞麻涌站(2024年5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員薛楊欽説,經濟體量大意味着高速增長的難度也更大。加之今年上半年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外向化、市場化程度高的廣東受到更嚴峻挑戰,“經濟增長的每一個點都來之不易”。

  “製造業當家” 工業成增長最強拉動力

  “上半年廣東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5%,這已是廣東工業投資連續42個月實現雙位數增長。”廣東省工信廳副廳長吳紅説,尤其是高技術製造業、先進製造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23.9%、18.6%。

  上半年廣東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96萬億元、同比增長6.0%,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成為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頂梁柱”。

 在廣東中山翠亨新區的新益昌高端智能裝備製造基地,工作人員在檢測LED設備(2024年6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工業投資的持續高增長,讓實體經濟更堅實。今年上半年,廣東電子元件、集成電路、筆記本計算機、液晶顯示屏等産品産量增幅均在20%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的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6%,成為廣東工業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堅持“製造業當家”,廣東持續推進高質量建設工業強省效果顯現,工業再次成為經濟發展主要動力。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工業貢獻率持續回升。今年上半年規上製造業拉動GDP增長1.6個百分點,對全省經濟增長拉動最強。

  今年上半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9.04萬億元,同比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則同比增長14.9%,企業的盈利能力明顯提升,含金量越來越高。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許德友認為,符合新質生産力發展方向的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及新經濟産業增長比較迅速,説明廣東經濟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的特徵十分明顯,工業供給側方面的動力強勁。

  縣域經濟向好 城鄉區域均衡發展 “看得見”

  縣域經濟發展向好、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於城鎮居民、部分縣城人口開始止跌回升……這是廣東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推動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成效。

  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廣清産業園上半年新引進項目12個、新落地項目10個、新投産項目19個。産業園管委會主任褚大軍説,124家規上工業企業共實現總産值122.2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22.8億元,同比增長7.6%,成為當地經濟的“增長高地”。

  車輛行駛在深中通道上(2024年7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廣東工信部門數據顯示,主要位於粵東西北15個承接産業有序轉移的主&&發展勢頭良好,上半年新開工項目329個、新投産項目259個,承接産業轉移項目330個、計劃投資約1542億元;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5.5%。

  “紅茶之鄉”英德的連綿茶山近日迎來夏茶採摘高峰期,今年上半年英德新增茶園面積0.46萬畝、幹茶産量6600噸,已實現綜合産值38.55億元。

  一片片嫩綠的茶葉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葉子”。廣東英九莊園綠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易振華説,公司打造了“産業化聯合體”,已有45個家庭農場,4個專業合作社、1個農業科技公司加入,輻射帶動2萬畝茶園集群發展。“去年一個合夥的年輕人利用直播銷售、創建個人小品牌,種40畝春茶就掙了40多萬元。”

  據國家統計局廣東調查總隊統計,今年上半年廣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31元,同比增長6.7%,增速快於城鎮居民2.7個百分點。

  産業振興、農民增收帶動人口回流。2024年前7月,英德市新增登記流入人口12906人,其中登出9259人,實際增加3647人。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指揮辦有關負責人&&,廣東縣域常住人口規模初步呈現從持續下降到扭轉回升勢頭。

  “實現珠三角地區和粵東西北的區域協調發展,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廣東正用紮實行動作答。”薛楊欽説。

外貿數據亮眼 展現強大韌性

  外貿數據,是今年上半年廣東經濟中最亮眼的數據。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7月發布的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廣東外貿進出口4.37萬億元,規模再創歷史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13.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7個百分點,佔全國比重20.6%。

  在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的廣東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基地內,生産部的員工在生産線上對機組進行組裝安檢等工作(2024年5月10日攝)。新華社發(黃長亮 攝)

  位於廣州市南沙區的廣東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産基地內,家用、商用、工業、農業等領域的不同熱泵産品正在生産線上組裝,走向歐美、非洲、大洋洲等地的8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副董事長張利説,上半年産品出口呈增長態勢,下半年預計有更多增長。

  在廣東雲浮,以歐美市場為主的不銹鋼餐廚具企業凌豐集團上半年外貿報關出口額約1.1億美元,主業營收同比增長達68%,訂單已排到今年11月。

  廣東省近日發布了《關於實施“五外聯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意見》。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松説,通過重點推動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擴量提質和互聯互動,廣東將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面提升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打造形成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和資源配置的樞紐區域。

  在深圳豐翼科技總部的實驗室,研發人員在無人機上安裝並測試飛控系統(2024年2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自主品牌高成長折射國際市場高競爭力。今年上半年,深圳“新三樣”“老三樣”齊發力,深圳上半年進出口總額達2.2萬億元,同比增長31.7%,重回全國“外貿第一城”。其中無人機、新能源汽車等自主品牌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據深圳海關統計,儘管面臨多重挑戰,深圳無人機前7個月出口額仍高達76.2億元、同比增長31.3%。

  今年以來,深圳機場正成為最繁忙的國際貨運機場之一,截至7月中旬國際及地區貨運量達46.9萬噸、同比增長超過21%。

  飛機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起飛(2024年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年初到現在已新開18條國際貨運航線,全是滿載狀態,下半年還有十幾條國際貨運航線要新開或加密。”深圳市機場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正理説,深圳機場正投資50億元建設倉儲設施、貨站等跨境電商物流場所,提高航空貨運保障能力。

  文字記者:陳凱星、詹奕嘉、齊中熙、吳濤、葉昊鳴、周穎

  視頻記者:吳濤、霍思穎、鐘焯

  海報設計:常清潭

  統籌:杜宇、戚文娟、何雨欣、趙露露

【糾錯】 【責任編輯:徐海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