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11月12日在巴西貝倫拍攝的“推動綠色創新合作 共建綠色絲綢之路”高級別邊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 攝
新華社巴西貝倫11月13日電(記者楊家和 王天聰)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期間,“推動綠色創新合作 共建綠色絲綢之路”高級別邊會12日在“中國角”舉行。
會議分享了“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在綠色轉型中的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
聯盟理事長趙英民在主旨講話中説,中國以體系化方案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在生態文明建設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等領域取得顯著成效,並提出覆蓋全經濟範圍的2035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展現出應對氣候變化的堅定決心。他説,中國願通過綠色發展合作幫助各國共享機遇、共同發展。
《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西蒙·斯蒂爾&&,綠色增長是發展的新動力,各國在綠色絲綢之路框架下推進投資合作,將為創造就業機會、能力建設與可持續增長帶來重要機遇。他説,聯盟與相關夥伴開展的務實合作已見成效,期待取得更多項目成果。

11月12日,嘉賓在巴西貝倫出席“推動綠色創新合作 共建綠色絲綢之路”高級別邊會。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 攝
馬爾代夫旅游和環境部氣候變化總幹事阿姆賈德·阿卜杜拉在發言中感謝中方在南南合作框架下提供的技術、政策和資金等支持,並&&願與中方深化可再生能源及氣候韌性基礎設施合作。
中國代表團團長、生態環境部副部長李高&&,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將綠色理念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實踐,已建成全球最大清潔發電體系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綠色産業持續壯大。展望未來,中國願與各方攜手,加強綠色創新合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打造一批共建、共享、共贏的綠色發展示範項目。
聯合國項目事務廳執行主任若熱·莫雷拉·達席爾瓦在致辭中指出,綠色轉型不僅依賴政策與資金支持,更取決於項目落地能力,聯盟在其中發揮積極作用。
來自聯合國機構、國際組織及多國政府、金融和研究機構的代表出席此次高級別邊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