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布拉柴維爾9月10日電 通訊|中國經驗助力改善剛果(布)道路交通——記中企承建黑角市政道路項目
新華社記者鄭揚子
在剛果(布)黑角市近郊的道路上,推土機轟鳴,卡車往來穿梭,溝槽中焊花閃爍,當地工人和中國工程師正在並肩作業。
這是9月5日在剛果(布)黑角市拍攝的市政道路項目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鄭揚子 攝
黑角市是剛果(布)的經濟中心和重要港口,但市區道路狹窄擁堵,排水系統老化,雨季積水頻發,嚴重制約城市發展。剛果(布)黑角市政道路項目建成後,預計將極大緩解黑角市區的擁堵狀況,降低物流成本,同時全新的排水系統將有效解決內澇問題。
黑角市政道路項目由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全長近14公里,是剛果(布)總統發展議程中的重點工程。項目經理劉鵬介紹,項目建設過程中充分應用中國經驗,有效解決了市政管網遷改、軟弱地基處理等難題,並在道路部分暢通的前提下保證了雨季施工效率。
這是9月5日在剛果(布)黑角市拍攝的市政道路項目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鄭揚子 攝
黑角市老城區地下供水、供電、通信等管線縱橫交錯,機械開挖容易造成破壞。施工團隊堅持“探明為先、人工開路”的原則,在機械開挖前,先使用管線探測儀進行精細物探,對疑難點採用人工探坑進行精確定位,在管線密集區採用人工開挖,確保安全。施工團隊還引入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優化開挖和支護方案,有效避免了管線衝突。
劉鵬説,由於黑角市地下水位高,土層以砂性土和軟土為主,在深基坑開挖時,極易産生邊坡失穩、管涌和滲水現象。加之當地雨季漫長、降雨強度大,排水防汛是巨大挑戰。項目團隊為此採用了鋼板樁和內部井點降水的組合工藝,同時制訂詳盡的雨季施工應急預案,配備大功率抽水泵和備用發電機,確保施工不斷檔。
此外,道路施工中廣泛使用就地冷再生等綠色工藝,將舊路面材料循環利用,節約資源,降低碳排放。
這是9月5日在剛果(布)黑角市拍攝的市政道路項目施工現場。新華社記者 鄭揚子 攝
“這是一場在繁忙城區進行的大型外科手術。”劉鵬説,中國經驗的運用使項目能夠在複雜脆弱的地質條件和密集的建成區內穩步推進。
中方管理經驗也為黑角市政道路項目建設提供了助力。劉鵬介紹,項目採用屬地化管理,當地員工根據其崗位參加焊接、測量、設備操作、木工、鋼筋工等技能培訓。目前已有500余名剛方員工參與項目建設,還帶動了當地建材、運輸、餐飲等上下游行業的發展。
項目員工布卡馬·恩登博·朱達斯告訴記者,他以前只能打零工,收入微薄。如今,他接受了系統的培訓,學會了電工維修和管網維護,收入提高了3倍。“我還學會了簡單的中文,在工地上和中國同事交流很方便。”他説。
剛果(布)總理阿納托爾·科利內·馬科索7月視察項目時,對中國路橋在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上所作的努力&&感謝。他説,項目團隊成功克服了複雜地下管網的挑戰,中國建設者展現出的專業技術和奉獻精神令人欽佩。